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恶业道于何处起】 p1159 俱舍论十六卷十页云:诸恶业道、何处起耶?颂曰:有情、具、名色、名身等处起。论曰:如...(物名)牌上图示众僧之座次,使各人照知之者。...行宗记·释四提舍尼法:“学家,即初果见谛,是有学之家。”(戒疏记卷一六·八·二○)...亦名:洗钵法 子题:巨磨、钵囊带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毗尼母,不得用粗澡豆洗钵坏色,当熟捣细物筛而用之。乃至...依加持而显现的佛身,即应身。...即兜率天。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位于夜摩天之上。弥勒菩萨之净土即在此天。(参阅“兜率天”4385) p3461...(术语)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所说一实平等之理,谓之不二。明理体之无异无别也。此不二之义为法界中之一门,故名为门...(一)指佛之教化。即比喻众生为鱼,佛之教法为网。如经中所言,张开佛教网,亘法界海,漉人天鱼,置涅槃岸。谓佛之教...【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萨,能增长一切善根,永离颠倒不著诸行,一切善根,...(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上行南端之第九位。梵号怛他檗多能瑟吒罗,译言金刚牙。啮碎一切烦恼之三昧也。密号曰护...唯识宗所立六位心所之第六。异于前五位之心所,系随应于善、染等而不定之悔、眠、寻、伺等四心所。即:(一)悔,即追...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法与非法的界限是什么?他的师父回答他说:对治烦恼则为法,...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就是你必须在生死的关卡能够突破...
一、移民佛国回老家 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之内六道循环轮转没有了期,这就是轮回六道;人生在里头实在...
佛陀住止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城边有一汪污泥不净的水塘,尽是粪便、屎尿等污秽物充斥,因为国中人民将秽物及鄙弃...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当中,做梦的时候耳根是怎么回事呢?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出家人都悠然自在,很是羡慕,便放弃家庭,加入僧团。 他在僧...
八还辩见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凶无动摇。而亡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能见之性不可还也。遂以八种变化之相以辩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一明还日轮经云。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而言还者。谓此讲堂。日出则明。无日则暗。是则明因于日。故
上篇:八部般若 | 下篇:涅槃八味 |
【三种有所得义】 p0201 显扬二十卷五页云:有三种有所得义。一、事有所得。二、有所得有所得。三、无所得有所得。...
恶业道于何处起
照牌
学家
钵之洗法
加持身
知足天
入不二门
教网
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如来牙菩萨
四不定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世间的四种布施与供佛无异
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佛教移民学

池中大虫宿世的因缘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