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菩萨八种异熟因】 p1131 瑜伽三十六卷二页云:云何异熟因?谓诸菩萨、于诸众生,不加伤害;远离一切伤害意乐;是...三昧,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之安定状态。观佛三昧,即一心观想释迦、弥陀等佛身之相好及功德等。略作观佛。观佛...(堂塔)在禅林僧堂之后。首座之僧代住持提撕众僧之处。此屋连于僧堂而邃闇,故高其制,使之敞明,名为照堂。或作之...泛指佛教之经典。以佛教经典多从梵土(印度)传来我国,故称梵典。又以梵文书写之书籍,亦称梵典。(参阅“梵本”4...亦名:辄取净施衣戒制意、真实净不语取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辄取净施衣戒五十九。凡净施之法,...(杂名)佛欢喜之日。即七月十五日安居竟之日也。至后世凡十五日谓之欢喜日。...【正见】 p0498 分别缘起禄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正见?世尊告曰:所谓现观前方便慧,正现观慧,及与...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菩提心);别指完成净土,以救济众生...(人名)名玄朗,号左溪。台宗之第八祖,荆溪之师。见佛祖统纪七。...计从他灭者,只有三种,云何三种。 一、从他有情灭 此有三种: 一、婆薮灭 如婆罗门修马祀者,取一白马...1、指加工持诵,工夫增上。 2、指佛的愿力威神加持于行者身上。...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下一个豕,是小猪。你不觉悟的话就好像关在一个小范围的这个小...病危 同参道友应悉心照料,如法供应饮食、汤药。病室应保持整洁,焚香以杜绝臭秽。垫褥宜柔软暖和、空气畅通,以减...
原文: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现九法界身,种种方便,度脱众生。(九法界,即菩萨,缘觉,声闻,天,...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 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到三界轮回呢?因为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麦田里。花籽发茅了,抽出修长的茎和叶,又孕育出了花蕾,开出了洁白的花。看看周围都是麦...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
淫欲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无始劫以来的病根,粗的邪淫不做,有道德的约束,自我的控制。意念上邪淫不好转...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
八部般若
【三藏法数】
[出般若经]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
上篇:八藏 | 下篇:八还辩见 |
谓阿罗汉。所有无学慧慧根。及慧解脱。俱解脱。于四圣谛。已现观。而现观。为得现法乐住故。诸根转。是名具知根。...
菩萨八种异熟因
观佛三昧
照堂
梵典
真净施主不知辄取衣戒制意
欢喜日
正见
发愿
左溪
他灭
加持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慧律法师《僧伽的临终和善后》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以悲心现九法界身

一念清净心为何会堕入到三界轮回
你该生长在哪里

念佛也具足止观

如何降伏意念的邪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