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梵名 āryāvalokite?vara。观世音菩萨总体之尊称。又作正观世音菩萨、正观音。与“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识蕴】 为五蕴中的第三位。唯识宗于‘五位百法’中,立八识心王之名,此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名数)忘一异等四句也。三论玄义曰:三假为俗,四忘为真,会彼四忘故有三乘贤圣。...【亲近善士】 p1385 法蕴足论一卷十九页云:云何为善士?谓佛及弟子。又诸所有补特伽罗,具戒具德,离诸瑕秽,成调...(物名)包铁钵之袱纱也。又曰袱帕。见象器笺二十。...(术语)Budhakṣetra,刹者土之义,佛刹者佛土佛国也。大乘义章十九曰:刹,是其天竺人语,此方无翻,盖乃处处之别...土制之丸粒。又作九丸土。即如厕之后,用以清洁手等之物。九丸之中,三丸洗手,三丸洗瓶,三丸洗足。或以壁土干后制...【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p0227 佛地经论二卷三页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者:显示世尊能正摄受无染自身殊胜功德。谓诸佛...(1616~?)明末清初临济宗僧。忠南(四川)人,俗姓杨。号空谷。二十六岁,投四川熊家寺静主悟修出家,于酆都(四...即不克行广作法时,所修之简略念诵法。据金轮时处仪轨载,行者因事忙修广法恐有缺漏,或不好行广轨者,皆可修此法。...(术语)机密紧要。唐高僧传(玄奘)曰: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剂。唯心识无始终形象方隅分剂。故曰觅心了不可得。心了不可...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拥有无量财宝,不可称数。长者娶了一位名门望族的女...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苦),灭谛(无苦的状态),...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称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复告诸菩萨大众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随...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 佛于无量劫前,对...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
具知根
【阿毗达磨辞典】
谓阿罗汉。所有无学慧慧根。及慧解脱。俱解脱。于四圣谛。已现观。而现观。为得现法乐住故。诸根转。是名具知根。
上篇:空相 | 下篇:静虑律仪所摄业 |
随机羯磨·序:“佛言若作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羯磨,如是渐令正法疾灭。”(随机羯磨序)...
圣观音
识蕴
四忘
亲近善士
钵袱
佛刹
丸土
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道澄
略念诵法
机要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