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语 lat-ārka。又作茖葱。指山蒜,又说即薤。其叶似薤而厚,为五辛之一。佛门弟子不得食。若食之,则犯轻垢罪。梵...(杂语)禅林之语。无上下平等交际者,道德位年与我齐等者。...佛经所说四大洲之一,在须弥山之北方,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为“大漠”的梵汉并举之称。即戈壁大沙漠,旧称沙河。又称莫贺延碛。据高僧法显传及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载,此沙漠...【下劣转】 p0236 摄论三卷十三页云:五、下劣转。谓声闻等唯能通达补特伽罗空无我性;一向背生死,一向舍生死。世...(术语)世尊出家后六年之苦行也。无量寿经上曰:弃国财位,入山学道。(中略)端坐树下,勤苦六年。普贤菩萨证明功...【加行无分别智有三种】 p0526 摄论三卷十页云:此中加行无分别智、有三种。谓因缘、引发、数习、生差别故。世亲释...(?~1342)元代临济宗僧。晋宁(云南)人,俗姓段。年十八,礼云峰出家。时时以生死为念,参究不懈。一日闻伐木声...指依音声而得道。声,为耳根之对象,属六尘(六境)之一,故又作声尘。即听闻佛、菩萨说法,乃至歌呗等音声,由此证...梵语 satkāra,巴利语 sakkāra。自谦而尊重礼敬于他人。恭敬通于身口意三业。十住毗婆沙论卷二(大二六·二九上)...(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上行北端。梵号怛他誐多乌波乞叉,译言如来舍。密号曰平等金刚。司如来四无量心中之舍...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修行,就是要将心打开。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知道了很多佛学理论知识,但在心性上没有改变,仍然感到烦恼重重,与外...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就是不断地在心里提起: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到业...诵完《涅槃经》后,我写了点东西,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原本以为这样枯燥的文字,没有人看的。没有想到,阅读量比其...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贪婪的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是什么。他不停地向外追求和占有,把...
【复白佛言:世尊!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人世间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为人子女。一声爸爸妈妈,便轻而易举地换来了两个人对你一生的细心呵护。且不说幼时勤换...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道的修学我们一般叫作理观。理观它是静...
涅槃八味
【三藏法数】
[出方等般泥洹经]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三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三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三际者。即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二寂灭谓此涅槃之理。寂绝无为。大患永灭。故曰寂灭。(大患者。生死也。)三不老谓此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曰不老。四
上篇:八还辩见 | 下篇: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
(杂语)在戒法,为自己之相好而观镜,为越毗尼。病新愈后,或新剃发时,又颜面生疮时,始得照镜。...
革
平交
北俱卢洲
莫诃衍碛
下劣转
入山学道
加行无分别智有三种
崇照
声尘得道
恭敬
如来舍菩萨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不仅要将心打开,还要请佛住心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宗舜法师:念经的简单仪轨

化贪婪为恬淡

诵《地藏经》的人,诸天鬼神都护持
孝顺父母的28个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