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十使之一。愚痴之烦恼也。使为烦恼之异名。...(杂语)方便之异名。应于便宜而假施设事物也。文句记二下曰:应物施设,故名为权。顺宜制立,故名为谋。有权之谋,...(术语)问答之论题。一问即最初所问,谓之本算。二问已下,谓之末算。...观门次第,从粗至细,总有五重: 一、遣虚存实识 谓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指禅宗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闻经之八种功德。据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载,即:(一)端正好色,指色身端正,无丑恶之相。(二)力势强盛,指福力威势,...【违】 p1255 瑜伽十一卷十二页云:何等为违?谓由于彼,中见过患,弃背为性。...(Pajāb)即印度五河地方之音译。印度河之支流中,有五支流流经该地。太古之时,亚利安人南下入侵此地,并定居于此...(一)指大菩提心,乃求大菩提之广大愿心。大智度论卷四(大二五·八六上):“菩提名诸佛道,萨埵(有情)名或众生或...(名数)一不可思议所信乐,二无有等比佛三昧乐,三不可限量大慈悲乐,四一切诸佛解脱之乐,五无有边际大神通乐,六...【发心坚固菩萨有二增长大善法门】 p1163 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页云:最初发心坚固菩萨、有二增长大善法门。一者、自利...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问: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 我们皈依三宝了,成为佛门弟子了,那么就应该用佛法规范净化我们...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功夫用的一定地方啊,得有圣境,有功夫上的境界。 但是还有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这本《什么是佛法》是张澄基博士在美国佛教会的演讲词,(张澄基博士应该是往生了),由...
从佛法的因果关系来讲,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以前我也特别不理解,这个舍得舍得,舍了以后怎么会得呢?我现...
【原文】 如来悯念众生自力了脱之难,于是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问: 有的寺院开通网上皈依,说是为了方便世间人。世间人登录寺院的网站,填写个人信息,然后进行网络提交,寺院可...
七种忏悔心
【三藏法数】
[出慈悲水忏] 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二恐怖心谓我等既是凡夫。身口意业常与罪相应。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苦。如此实为可惊可恐可怖可惧。当以此心而行
上篇:七种礼佛 | 下篇:七周行慈 |
【有怨对】 p0541 瑜伽五卷三页云:有怨对者:谓斗讼违诤所依处故。...
痴使
权谋
本算
五重唯识
东山法门
八种功德
违
旁遮普
大心
诸佛十乐
发心坚固菩萨有二增长大善法门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布施越多福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