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有禅定而无智心者。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辖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术语)实机之对,当佛说法,正听受其法之对机不现时,则对于其非正所被之机根而说法,此对告众,为权假之机根,故...(术语)本誓之标帜,即三昧耶形也。性灵集七曰:点尘身云执本标。...云何渐次悟入唯识?谓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但对首者,事局中下,不劳僧众,告情引证,便成作业。”济缘记释云:“但对中,局中下者,即...指天台宗在中国的传承,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位于陕西鄠县东南,紫阁峰东面之山。其形如圭,山下有草堂寺,寺东又有小圭峰。唐朝华严宗第五祖宗密禅师,曾住草堂...(术语)Bodhi,云菩提,新云冒地。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旧云菩提,今云冒地。...(533~610)隋代僧。豫章(江西)人,俗姓夏侯。年少出家,从杨都兴皇寺法朗学三论,并从天台宗智顗修习禅法。晚年...禅林用语。为“黑漫漫”之对称。堂堂,谓容貌之盛。即指全体明白显现,从而见其相貌堂皇伟大。又为表示公案现成当体...【诸法皆以世尊为本为眼为依】 p1363 瑜伽八十四卷六页云:诸法皆以世尊为本者:由佛世尊,是其最初现等觉故。世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的,有富的? 从前有位施主,年轻念书的时候,所有的考试都是...现代都市人群的生活节奏比较快,有些人平时除了要处理日常的公务外,还必须整天忙于各种场合的应酬,于是,身体常常...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以及「无常」的道理,就能离苦得乐,并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但...别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方便,别人也会替你着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长期于外地游身行化的人,在修行上有五种困难和障碍,是哪...我们的人生不过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来真的只有闪电那么一会儿的功夫。在这闪电般的功夫里面,我们吃了多少的苦?...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 献珠龙女疾成佛,访道善财还证真。 一旦无常...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这里没有说...
七周行慈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周者周遍也。佛为多嗔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保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三乐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嗔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乐也。(多嗔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缘念一切众生如父母等想。慈愍爱念而与其乐也。从易至难者。谓亲与乐则易。而冤则难也。三乐者。谓佛之乐为上乐。菩萨之乐为中乐。诸天之乐为下乐也。)一上品亲上品亲。谓己之父母师长也。
上篇:七种忏悔心 | 下篇:外道七种无常 |
【难引】 p1443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难引者:老病死等、不能引故。...
痴定
权机
本标
渐次悟入
但对首法
东土九祖
圭峰
冒地
智锴
露堂堂
诸法皆以世尊为本为眼为依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让肝脏远离「五怕」

【推荐】你在苦中作乐吗
学会换位思考

不多游化之人有五种功德
随顺世缘看烦恼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