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坐禅观想如来身,证得五神通、四无量、四无碍解,而至具足大光明之三昧。大宝积经卷八十九(大一一·五一三中):“...于五取蕴。数数随观生灭而住等者。谓如实知色生及变坏。如实知受想行识生及变坏。是名修。 定者云何为定?谓于五取...谓日晷过午一发许。盖言修行之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发许,则不当进食。 p79...(术语)妙好之异相也。谓行者感得佛身并光华等种种妙好之异相。梵网经下曰: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云何恶不善法?谓五盖。即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 云何贪欲盖?谓于诸欲诸贪。等贪执藏。...(人名)Uttaramanas,婆罗门名。译曰上志。大梵志之贵族。见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下。...【智自在及法自在】 p1154 世亲释九卷十五页云:智自在法自在,由般若波罗蜜多圆满故者:谓遍了知一切尔炎,名智自...(术语)破邪计邪执者,为直显正道正见也。是为三论宗之眼目。该宗破八迷,即以八不直显中道也。是为三论一宗之纲要...亦名:咒愿受食前后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四分中,食竟,方为咒愿说法。而此土盛行并在食前,道安法师布置此法,...【于苦谓乐】 p0747 俱舍论二十二卷七页云:又契经言:于苦谓乐,名颠倒者;此别意说。以诸世间,于诸乐受妙欲...(名数)净土论所说,念阿弥陀佛五种之门:一、礼拜门,以身业而向阿弥陀佛之形像礼拜也。二、赞叹门,以口业而称阿...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
你要想成道,想断烦恼;你想精进,想多念念佛、多拜佛,可是身体不帮你忙你心里头想做,但是身体做不到。 例如说我...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各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师、比丘、比丘尼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各位发大心的义工,我们今天进入第二天的弘法大会...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性,我们这一念心听到声音,你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那听到声音...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为利养、倒说今天倒说相似佛法的,遍...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学。然已大半辈子过了,无可成就,只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彼妄想甚大,欲一年两年修行...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要怎样将一心归命巧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净界法师答: 这是...
信,德之端也。 人言为信,这是一个会意字,即只要是人说的话就能相信,可见古人的淳朴,口说即可为凭。我们现在说...
五力不可到
【三藏法数】
[出诸经要集] 俱舍论云。若人舍命。应至无量世界外受生。此中阴识神。游空而去。俄顷即到所生之处。皆由业力所持。虽禅定神通等力而不能遮其不往。亦不能令其住于余道。故名力不可到也。(中阴者。谓诸众生身死之后。未曾托生。是名中阴也。)一定力定力者。即诸佛大定之力也。谓诸众生。中阴识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时。以由业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处。虽诸佛大定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二通力通力者。即诸佛神通之力也。谓诸众生。中阴识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时。
上篇:五不应答 | 下篇:五种比量 |
【无明支】 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无明是迷昧、是不觉、是无所其明的意思。换句话说,明是智慧,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是...
普光三昧
证得诸漏永尽
一发
好相
恶不善法
优多罗摩纳
智自在及法自在
破邪即显正
受食咒愿前后
于苦谓乐
五念门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罗汉的含义
慧律法师《佛教的解脱思想》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不把佛法作人情

欲报父母恩,应当一心念佛,代父母忏悔业障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