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何等有情能修无量】 p0706 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二页云:问:何等有情、能修无量?答:有情种姓、略有二种。一...(譬喻)智慧之城郭。譬佛果也。教行信证二曰:令诸群生入智城。...登上菩萨十地之位。要达到登地,须经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三部者,事业灌顶、...指九种真实之理;谛,即真理之意。九者即:(一)无常谛,谓三界诸法之生灭无常。(二)苦谛,指三界有漏之果报逼迫苦恼...【悟入缘起修习】 p0908 瑜伽二十七卷八页云:若时、无倒能见能知唯有诸蕴,唯有诸行,唯事,唯法;彼于尔时,...(职位)禅院之造饭者。...亦名:忏六聚法篇 羯磨疏·忏六聚法篇:“忏六聚法篇第九。上诸门中,被于行净专精之人。但以五浊浇风,鼓扇尘境,...(术语)末摩译曰支节,又曰死穴。身中有特异之支节,他物触之,则起剧痛,其命必终。人将死时,水风火三大中,其一...禅林用语。谓好的习字本其笔法皆类似,比喻师父与弟子间之程度、境界、格调等常相近似。从容录第八十则(大四八·二...(?~542)北魏人。字仲孺,小字白头。专攻经学,撰有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礼记等之注疏。曾遭高欢(北魏孝武...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唯识所现, 就是我们过去所造的善恶业力,它会如实的什么叫...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体知离心无别物,由此即会心非有。智者了达二皆...问:台湾人小孩越生越少,父母的期望也越高,许多年轻学生因压力得了忧郁症 ,还有不少人习惯性自残。曾有人向您寻...问: 如果觉得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法师答: 要学会认识业障,不要一味的讨厌回避,先应承认已经发生了...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禅师说的,前后四句,有二种意义...
近人多生肺病,光颇不以为然。后世人业重,情窦早开。十一二岁,便有欲念。欲念既起,无法制止,又不知保身之义,遂...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 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
一、物质财富是无常的 论财富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原来熙熙攘...
五结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集论] 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一贪结谓众生贪着三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结。二恚结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恚结。三慢结自恃凌他曰慢。谓众生常起我慢邪慢等。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慢结。(我慢者。恃己之能。凌侮于他也。邪慢者。不礼塔庙。不敬三宝。不诵经典也
上篇:五篇配五刑 | 下篇:五上分结 |
【太子与诸释捔艺处】 p0389 西域记六卷十一页云: 城南门外路左,有窣堵波。是太子与诸释角艺射铁鼓。从此东南三十...
何等有情能修无量
智城
登地
灌顶
九谛
悟入缘起修习
火头
羯磨疏忏六聚法篇第九
断末摩
好本多同
卢景裕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推荐】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圣严法师《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觉得自已业障重,应如何改变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能戒房事,则病少多矣

凡修净土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时不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