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记六卷十一页云: 城南门外路左,有窣堵波。是太子与诸释角艺射铁鼓。从此东南三十余里有小窣堵波。其侧有泉。泉流澄镜。是太子与诸释引强校能,弦矢既分,穿鼓过表,至池没羽,因涌清流。时俗相传,谓之箭泉。夫有疾病,饮沐多愈。远方之人,持泥以归,随其所苦,渍以涂额。灵神冥卫,多蒙痊愈。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十界具于一念,一念又起十界,如此十界一念,一念十界,圆融无碍,是融通念佛的意思。...凡二卷。明代普泰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文略义深,堪称唯识学之精髓。世亲菩萨摄取瑜伽百卷之要,精粹成三十颂...(人名)Haribhadra,人名,译曰狮子贤。见梁高僧传三。求那跋摩三藏之祖父名。...(术语)陀罗尼一章。如尊胜陀罗尼,千手陀罗尼等。...(1598~1651)明末临济宗僧。福州府福清人,俗姓陈。字象崖。尝游吴山寺,闻诵禅宗正脉一书而怀持出家之志。后投长...【外道说法与如来说法】 p0493 瑜伽九十二卷五页云:复次此正法外、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为诸弟子、宣说法时,多分为...梵语 sugata,巴利语同。为佛十号之一。音译作修伽陀、苏揭多、修伽多。又作善去、善解、善说无患、好说、好去。意...梵语 jarā。为小乘有部所说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四相之一。指事物之变异衰败。[俱舍论卷五](参阅“四相”1732) ...【出世间道七种作意】 p0484 瑜伽三十四卷一页云:如是已辩往世间道。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梵语 adhigamanīya。表示归命敬仰之意。亦即对诸佛菩萨之归依礼敬。法苑义林章卷四归敬章(大四五·三一六中):“...【名寻思所引如实智】 p0590 显扬六卷四页云:名寻思所引如实智者:由诸菩萨、于名寻思唯有名已;于名如实了知...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
这以下两段:第一个,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第二个,正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 先看第一段,先委示,先详细地指示众...问: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知义法师答: 这个问题,要依学者用心而定,如能学以致用,确能依教行持,则可随...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信愿本来就是一种观慧。愿力是一种智慧,信仰也是一种智慧。对...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宏海法师答: 首先讲临终念佛,如果按照经...
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佛对待我们一切众生,就像对待子女一样,用他的法乳,用他的慈悲,让我们离开三恶道,离开三界的轮回,启发我们本有...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方便:一般在晚上临睡觉前合掌念...
太子与诸释捔艺处
【法相辞典】
【太子与诸释捔艺处】 p0389
上篇:太子剃发窣堵波 | 下篇:止 |
【五重唯识观】 此为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由粗至细,总有五重。《成唯识论》曰:‘遍计所执性,唯虚妄识;依他起性...
十界一念
八识规矩补注
呵梨跋陀
一陀罗尼
性珽
外道说法与如来说法
善逝
异
出世间道七种作意
归仰
名寻思所引如实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了解自己的念头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八种方法使净土法门成就
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