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利益安乐差别】 p0704 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页云:如是能令汝利益者,依增上戒说。如是能令汝安乐者,谓不依止弊...法界有一法界多法界。 一、一法界 六大不改其性,自然缘起而成一切法,是故一切法即六大,六大即一切法也。然...三界总有九地,若就圣者而言,于修道位断欲界前六品者为第二果,欲界九品全断者为第三果,断上二界七十二品者为第四...【菩萨有九种德大】 p1131 佛地经论二卷十七页云:就德大中,应知略说九种德大。一、精进大。谓皆住大乘。由精进力...(杂名)地狱中吐火迫害罪人之蛇。楞严经八曰:火蛇火狗。...亦名:答所成法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十答。言作某羯磨。谓必双牒事法,告僧令知。不得单题,如云布萨说戒也。”...(术语)舍邪法而修正法也。大乘义章十曰:凭法为药。故名归法。...为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曼荼罗品中所说之曼荼罗。谓若有善女子,欲成就一切种智,乃择胜地,造四肘、八肘...即心念法。三种羯磨法之一。谓比丘忏悔作法之时,若事属极微,或界中无人可作忏悔对象,亦得独发心念境,自行口诵而...(植物)梵音Mahāmajūsaka,译曰大柔软,大赤团花。天华名。...【老差别有多种】 p0622 瑜伽五十二卷七页云:复次老差别当知亦有多种。所谓身老、心老、寿老、变坏老、自体转...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当愤怒生气时,拿出镜子看看自己,这时的你一点都不可爱,脸上的肌肉紧绷,看起来就像颗随时引爆的炸弹。你可以看看...
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第二个七的第二天了。光阴无情,我们功夫应当稍有进步了,心底上也应有所变化,有点进步,还要...
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谓的无主宰,所以叫不召而自来。我们中国道家的《太上感应篇》...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如此被我们尊敬,是有其原因的。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具有无量的功德。现在分别说明一下。 一、观世...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护持也。譬如我们大家修行,即成佛法之...遭遇困扰和不幸时,不要把原因推到别人身上,而不反省自己。真正面对现实,就拿出自己的力量来,适应环境,度过难关...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都是从这个法门入手来了明大事的。当然,这个法门虽然殊胜,但...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拥有无量财宝,不可称数。长者娶了一位名门望族的女...
五心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率尔心率尔犹卒然也。谓人一念之心。初对于境。卒然任运而起。未分别善恶。是名率尔心。二寻求心谓人一念之心。既对于境明了。即推寻求觅而生分别。是名寻求心。三决定心谓人一念之心。于所缘境法既能分别。则审知善恶决定不谬。是名决定心。四染净心谓人一念之心。于法既审知是善是恶。则染净自然而分。是名染净心。五等流心等谓平等。流即流类。谓人一念之心。于善恶法染净既分。则各随类相续。于善法则继净想。于恶法则继染想。念念相续。前后无异。是名等流
上篇:听法五种不作异意 | 下篇:治五种染 |
【化生六处具足而出】 p0387 瑜伽九卷十三页云:若于有色有情聚中,谓欲色界受化生者;诸根决定圆满而生,与前差别...
利益安乐差别
一多法界
九解脱道
菩萨有九种德大
火蛇
羯磨十缘第十答所成法
归依法
多罗菩萨曼荼罗
独秉
摩诃曼珠沙华
老差别有多种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在生气时,自己照照镜子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为何作恶多端,却仍能安享天年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用自己的力量来度过难关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