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正决定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广雅楷模品式法也。法华玄义一上曰:印是楷定不可改易。...(术语)地等六大有相性之二面。凡眼所见者,惟其事相,事事差别而不相融。圣智所见者,为其法性一味平等也。...梵语 kācamani 之音译。又作迦遮末尼、迦柘末尼。迦遮,谓水晶类;摩尼,谓宝石。迦遮摩尼并非为最胜之宝石,其性...【于前际无智】 p0748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复次于前际无智者:谓于过去诸行,无常法性,不了知故。又云:彼...【依处义三种】 p0770 瑜伽八十一卷六页云:依处义者:略有三种。一者、事依处,二者、时依处,三者、补特伽罗...(术语)法性之体名法身,法性有觉知之德,故名佛。...由四谛各有四行,则为十六行。法界次第云:次四谛而辩十六行者,还离四谛开为十六行也。但教门既有总别之殊,故谛有...大乘起信论于始觉之始终,立不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等四位,此四位乃反流还灭(反无明生死之流,归于真如寂灭...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六愿。即使往生极乐之人皆得那罗延金刚坚固身之愿。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八中)...凡二十九卷或三十卷。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颂疏论本。又作俱舍论颂疏论本、俱舍颂疏、俱舍论颂疏、俱舍论颂释。略称颂...(杂名)清嘉录八曰: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糊纸为斗,炷香其中,高者可二尺许。中秋夜祀月则设之。诗云:...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据香港东网本月27日报导,体重曾经高达1230磅(约合557.9公斤)、200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被确认为全球最重的...
在理和事的圆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达心佛双忘的时候,才会会得那个真实义,这叫会须心佛双忘后,日照山川处...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有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沿着清净鉴人、纤尘不染的溪流走入森林里,只见林中树木蓊郁苍翠、高耸参天,遮荫出一...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 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事厌离心还没有,你能离开娑婆世界吗?我们经常念 发菩提心、...素食风潮在世界上越刮越盛,各国营养学家也声明说,搭配合理的素食是健康的,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素,而且对一些疾病...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
楞严咒感应力非常强大,我们读诵学之能除一切苦。 一:楞严咒是十方一切诸佛,每一佛必说之咒,十方一切诸佛也因为...
四种贪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显色贪谓于他人身分。及青黄赤白等显现之色而起贪着也。修行之人。观色作青瘀胖胀等想而生厌离。令心清净。二形色贪谓于长短娇媚等形相之色而起贪着也。修行之人。观此形相。作烂坏想而生厌离。令心清净。三妙触贪触即触着。谓于自他身分细輭光滑等触而起念着也。修行之人。观此身分。作虫咀想而生厌离。令习厌离。令心清净。四承事贪谓于他人趋承报事折旋俯仰等而起贪着也。修行之人。观彼趋承服事。自作死相。犹如枯木。而生厌离。令心清净。
上篇:四无明 | 下篇:四缚 |
乃密教行者于修法时,入正念诵前,加持念珠之方便行法。即先取念珠,唱囕字真言;次诵净珠咒,令念珠清净;后顶载三...
楷定
六大法性
迦遮摩尼
于前际无智
依处义三种
法身佛
十六行
反流四位
那罗延身愿
俱舍论颂释疏
烧斗香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到达心佛双忘时,才会会得真实义
【推荐】慧律法师《死亡的艺术》
最美的孩子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推荐】素食的营养搭配知识
圣严法师: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