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语 samutthānaj,巴利语 samutthāna。可分两种:(一)能等起,谓“思之心所”为生起一切之因;以其能引生身语二...(杂语)阿者发语辞,如阿谁阿娘之类。师者师匠。碧岩着语曰:多口阿师。...(术语)高丽国之梵称。见梵语杂名。梵Hinguli。...【王得大自在】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名王得大自在?谓有国王、自随所欲作所应作,劳赉群臣。于妙五欲,...智俨,俗姓赵,天水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他的父亲赵景,任申州(今河南信阳市)录事参军。炀帝大业九年(613...(814~846)为唐穆宗第五子,原名瀍,后改名为炎。自幼年即不喜佛教。于开成五年(840),继其兄文宗即帝位,师事...【可见有对色】 可见,指肉眼可见者;有对,指由极微细物质组成而具有障碍之性者。可见有对色,即指色境。又作有见...凡四十八卷。宋代赜藏主(僧挺守赜)集,灵谷寺净戒重校。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内搜罗南岳怀让以下,马祖、百丈...(术语)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众生之果报名为有。业疏一上曰:唯此僧宝,下济群有。济缘记一上曰:下济群有,六...【恶叉聚】 恶叉,树名,亦为果实名。其果实皆三粒同一蒂,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用以譬喻惑、业、苦...【五圆满】 p0258 集异门论十三卷三页云:五圆满者:云何为五?一者、亲属圆满。二者、财富圆满。三者、无病圆满。...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自从佛陀创教后,僧团逐渐形成独特的组织和制度,传入中国之后,东晋.道安大师制定了中国佛教第一部僧制亦是清规的...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人常常讲即心即佛。什么叫即心即佛?其实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从前,一户人家喜得贵子,父母喜欢得什么似的,都希望儿子快快长大成人,谋取功名,进入仕途,以改换家风门庭。 可...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 你只能给他(...
到正宗分的时候,佛陀就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 他说,我今问汝,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当初发心要出家,你阿难尊者...问: 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圣严法师答: 人的恩怨瞋爱都是并行的;如果只有爱,没有其他的情绪,就不...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世俗之间不停地打,神圣战胜了世俗,你的智慧就升起来了。智慧...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用当中。中国古代有多少祖师,一个字不识都成了大祖师啊! 我...
四缚
【三藏法数】
[亦名四结出鞞婆沙论] 缚者束缚也。又连续也。谓众生由欲爱等业束缚。流转生死。连续不断。故名四缚。一欲爱身缚谓欲界众生。于五欲顺情等境。心生贪爱。起诸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欲爱身缚。(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二嗔恚身缚谓欲界众生。于五欲违情等境。心生嗔恚。起诸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嗔恚身缚。三戒盗身缚戒盗亦名戒取。本非是戒。强以为戒。名为戒盗。又取以进行。复名戒取。如外道诸戒是也。由此邪戒。增长惑业。束缚于身
上篇:四种贪 | 下篇:四流 |
谓水界有二种。一内。二外。云何内水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湿性湿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诸泪汗。乃至小便。复有所...
等起
阿师
敏俱理
王得大自在
智俨(602—668)
唐武宗
可见有对色
古尊宿语录
群有
恶叉聚
五圆满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分粥的启示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五位母亲的哀伤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两个病根
圣严法师: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