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为俱舍论卷十三所说四种不善之一。不善法可分为胜义、自性、相应、等起四种不善,其中,等起不善为由恶之心作用所生...(杂名)Aruṇa,又作阿楼那,阿卢那。时名。或曰萨埵。译言明相,即晓时也。见开宗记三末,名义集二。又译曰赤色。...(人名)Bimbisāra,又作萍沙、洴沙、瓶沙。...【王性不暴恶】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名王性不暴恶?谓有国王、诸群臣等随于何处,虽行增上不如意事;性...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日本佛教用语。日僧圆仁(后任日本天台宗延历寺第三世座主)曾经来唐求法,返日本时,携回大量经论章疏,并建造建筑...(书名)具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六祖大师慧能于韶州大梵寺坛上所说之法。门人记之,尊为法宝坛经。略曰坛经。称经者...【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为六念之一,四摄法之一, 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此处仅就十波罗蜜多而言。修唯识行,入修...日本临济宗僧。古剑为其字,姓氏不详。早年出家,入梦窗疏石门下,其后渡海至我国,遍游诸山,先后参谒恕中愠、楚石...(术语)许多迷惑之众生也。观经玄义分曰:群迷性隔,乐欲不同。大日经疏二曰:十方三世诸佛唯有此一门,诱进群迷出...【恶见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恶见又称不正见,亦称为邪见。《成唯识论》曰:‘云何恶见,于诸...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达十余亿,而其教义更有日渐普及化之趋势。可是,一般人对佛教却不太认识,即使有...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共相、不共相跟无受生种子相、有受生种...一休禅师在比叡山乡下时,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山上走去,原来比叡山上的寺院在晒藏经。传说晒藏经的时候,如...
我们看见的世间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龄很大的都活得很健康,有年纪很小的病病歪歪的,乃至消失了;寿命长和寿命...生命活着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或者可能没有意识到。 我们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容易,真所...
世间上有邪与正两种力量,若邪不胜正,为什么我们内心会生起邪念呢?因为我们的正念不足,有如房子为什么黑暗呢?因...
饮食于人,关系甚大。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故曰食为民天。然天地既为人生种种谷,种种菜,种种果。养人之物,亦良多...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当愿众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
四流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流而不返。谓之流。谓众生由三惑之所流转。漂泊三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也。又名四暴河者。以其惑业暴涌成河。漂没众生也。亦名四轭者。谓众生为惑业所缠。若牛之缚轭以驾车。而不能脱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见流见即三界见惑也。谓意根对于法尘。起分别见。因此见惑。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名见流。(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欲流欲者。即欲界思惑也。谓五根贪爱五尘。故名为思惑。即贪嗔慢也。因此思惑。流转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流。(五
上篇:四缚 | 下篇:四取 |
誓愿差别者,谓能通达一切有情与己平等,犹如自身誓愿摄益故。...
等起不善
阿留那
屏莎
王性不暴恶
弘忍(601—674)
唐院
坛经
布施波罗蜜多
古剑妙快
群迷
恶见心所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学佛的好处与利益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一休晒经

善人为何得恶报?因为你只认识了一半
珍惜每一秒,精进学佛法

正念不足,内心就会生起邪念

味精能挽劫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