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六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名王性不暴恶?谓有国王、诸群臣等随于何处,虽行增上不如意事;性能容忍。不现摈黜,不发麁言。亦不咆勃,广说乃至不生愤发,亦不背面而作前事,亦不内意秘匿忿缠,亦不长夜蓄怨愤心,相续不舍;不现暴恶,不背暴恶,不匿暴恶,不久暴恶。如是名王性不暴恶。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诸菩萨愍】 p1349 瑜伽七十四卷十五页云:问:诸菩萨愍云何?答:于苦现前诸有情所,随生愍伤故。...(术语)又名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传受秘密之事法,而绍阿阇梨位之灌顶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名数)一边罪难,先受具足戒而犯四波罗夷者,是为佛法边外,故曰边罪。二犯比丘尼,于白衣时犯净戒之比丘尼者。三...(动物)迦罗求罗之略,虫名。止观五上曰:如猪楷金山,众流入海,薪炽于火,风益求罗耳。...行宗记·释百众学法:“于法自在,故号法王。”(戒疏记卷一六·一六·一七)...内院之四供养。又作内四供、内供养、内供。“外四供养”之对称。即在金刚界曼荼罗金刚轮内四隅之嬉、鬘、歌、舞四菩...(经名)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之略名。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是与法华经之普贤...(植物)娑罗树之译。此树冬夏不凋,故以意译曰坚固。晋译泥洹经一曰:坚固林中双树间。凉译涅槃经一曰:娑罗双树间...【诸欲得舍次第】 p1352 瑜伽七十卷九页云:复次诸欲得舍次第,谓当宣说先所应作,由此故得。谓由布施,持戒。于此...声闻众之一。指无量寿经之听众。于大阿弥陀经称为摩诃波罗衍,庄严经中称为波啰野尼枳囊,平等觉经称为氏戒聚,如来...【尼陀那】 此云因缘。妙玄云:修多罗中有人问故,为说是事。毗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龙藏本)...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止在毗舍离城外林中。当时世尊向比丘们开示:往昔我尚未成佛时,住大畏山修行。一般人进入大畏山...
稍得清幽处。头头总自然。 一间茅草屋。半亩藕花田。 好鸟来青嶂。闲云挂碧巅。 红尘飞不到。淡雅过神仙。 谁信山中...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有一只老虎王有一天跟其它的老虎说:从今天开始,看到出家人,看到佛教徒,不准吃! 其它的小老虎就问老虎王:为什...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倒、饥寒交迫。大家都很害怕贫穷,这固然是人生当中的困境、逆...一劝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养爹和娘 胜如远处把香烧 二劝世人休争强 强人做事强人当 强中更有强中手 哪...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宝忏》的缘起,这个忏本是南朝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的。事沿皇后郗氏在往生后的数月,有一天...
王性不暴恶
【法相辞典】
【王性不暴恶】 p0380
上篇:王得大自在 | 下篇:王立性暴恶 |
【六神通】 又作六通,指六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的能力。即:一、神足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
诸菩萨愍
传教灌顶
十三难
求罗
法王
内四供养
观普贤经
坚固林
诸欲得舍次第
异乘
尼陀那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处理杂务也是修行

世尊示苦行非道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一个佛教徒的嘴巴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十劝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