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四卷十五页云:问:诸菩萨愍云何?答:于苦现前诸有情所,随生愍伤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佛、菩萨由慈心流出诸功德及善巧方便,称为慈门。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大一○·一六中):“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术语)谓心念法也。以此告于自己一人之心念而其事成故也。...谓昏烦恼乱之法,长时随逐不舍,故称随烦恼。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十四举出三种随烦恼,即:(一)小随烦恼,指忿、...资持记·释释相篇:“系头物,旧云,帽带巾帊之类。”(事钞记卷二○·三九·一三)...增上意乐行菩萨者,谓十地中所有菩萨,由已证得出世内证清净意乐故。...(术语)译曰常别施主,常施别食于僧中之施主也。由檀越出钱物于僧家,每日次第令于一比丘作好食谓之别施。百一羯磨...凡十四卷。印度胜友撰,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称根本萨婆多部律摄、有部律摄。本书解释有部之戒本,...【八识三境】 八识缘境,对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中,前五识缘五尘境,第八识缘自变的实境,所以都是性境;第七...(名数)四禅,四无色,及灭受想定(亦云灭尽定),九种之禅定,不杂他心,次第自一定入于一定之法也:一、初禅次第...又作狮子乳。比喻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八(大一○·四三二下):“譬如有人以牛羊等种种诸乳,假使积聚盈于...二物融为一体而无差别。即不二不离之义,谓二物互为表里、互不相离。又作相即。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娑婆即...(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流,但可说是人被物牵着鼻子走。有人为财,贪污受赂,声败名裂...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生灭里面又有九百个念头啊!这个念头由于非常的急,我们都感觉...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他说:所谓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 不立和不用是...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个白胡苍苍的老人及一个髻龄的童子,丹霞禅师见老者器宇不凡,...问: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什么? 成刚法师答: 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之意...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觉得很苦,因为没肉吃。有的人喜欢唱歌...主持人: 对净土有兴趣的人初学应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呢? 大安法师: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空有两泯,真俗不二。生佛一致,事理圆融。行起解绝,直趣觉海...
诸菩萨愍
【法相辞典】
【诸菩萨愍】 p1349
上篇:诸欲粗理 | 下篇:诸天非所归依 |
【素怛缆】 p0940 世亲释一卷四页云:谓能贯穿依故,相故,法故,义故;名素怛缆。此中依者:谓于是处,由此为...
慈门
独秉
三随烦恼
系头物
增上意乐行菩萨
泥得
萨婆多部律摄
八识三境
九次第定
师子乳
即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安住于何处
为何修行人要过午不食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专访大安法师:坚持信仰,敦伦尽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