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系贬称习小乘者之解脱。即指仅顾及调度自己身心,以从迷境解脱;与“自了汉”为同类用语。[摩诃止观卷三上、止观辅...(术语)释家以明心见性为了悟。传法正宗记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三轮理趣义】 p0198 显扬二十卷四页云:复有三轮理趣义,宣说诸法。谓依世俗谛理趣,宣说作者;宣说作具;宣说作...【染污意】 为第七末那识的别称。此识为迷染的根本,以第八阿赖耶识为所依,又以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所缘,误以为自内...亦名:雨浴衣、浴衣 济缘记·释安居篇:“雨衣,即用澡浴。夏月多垢,故听畜之。”(业疏记卷二○·七·九)...【善护】 p1137 瑜伽九十卷九页云:一切烦恼、皆能断故;名为善护。...(杂语)言语与意味。止观一上曰:言味相符。...【四种所依粗重受】 p0459 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所依麁重受,当知有四种。一者、有色所依受。二者、无色所依受。...【我无苦无乐】 p0650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六页云:我无苦无乐者:谓在第四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诸得定者,知彼有...(修法)二种灌顶之第二、五种灌顶之第四。又曰受职灌顶。受大阿阇梨职,上传授密法于人之位之灌顶也。依此灌顶受大...【根律仪略义】 p0923 瑜伽二十三卷五页云:如是应知已广分别根律仪相。云何当知此中略义?此略义者,谓若能防...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由于工作忙碌,现代人常会因过度劳累身体而生病,像我就由于写作过多,过度使用手肘的结果,就得了「网球肘」。经常...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 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
如果家中有暴力事件,先要分析原因,作为预防暴力事件再度发生的参考。 发生暴力事件,有时候是自己有问题。当对方...问: 我们做事情,如果所执着的事情,不在烦恼的摄受范围,算贪吗?比如我们执着于西方极乐世界,和执着于世间种种...问: 原本我们以为小孩子是天真、无忧无虑的,但其实现在的忧郁症、恐慌症病患年龄正在降低,小孩、青少年也有不少...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分析】 听到看...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样俱全,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所谓的魔法,...
【经文】: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家恶人横造口舌以相谋害。室家大小内外不和者。当向千眼大悲像...
八识三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八识三境】八识缘境,对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中,前五识缘五尘境,第八识缘自变的实境,所以都是性境;第七末那识,缘第八识见分为自我,唯为带质境;第六识的五俱意识,初缘五尘境亲证自体时,刹那之间是性境,及至分别心起,推理计度,或独头意识的幻想,便成为带质境或独影境了。再者,定中的独头意识也是性境。
上篇:八识三量 | 下篇:八识三能变 |
(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外廓南方之西端。贤劫十六尊之一。密号曰圆满金刚。高竖大智之幢幡,以破戏论为德。白肉色,...
孤调解脱
了悟
三轮理趣义
染污意
雨衣
善护
言味
四种所依粗重受
我无苦无乐
传法灌顶
根律仪略义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忙到没有办法休息
最高尚的事情

谨慎处理家庭暴力事件
【推荐】不在烦恼摄受范围的执着是贪吗
圣严法师:大人应该怎么帮助小孩

【推荐】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