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二世间】 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世者,谓有为法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迁流;间者,事事物物之间隔。总别为二...(物名)法苑珠林曰:晋敦煌沙门竺昙猷游会稽剡县赤城山,有群虎来前,猷为说法。一虎独眠,乃以如意杖打头。...(经名)具名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宋沮渠京声译。说弥勒上生兜率天及兜率内院(即弥勒净土)之乐事。疏注...【触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触是根、境、识三者的接触,故又称‘三和’。《成唯识论》卷三曰:‘触...【五事内外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问:如是五事,几内?几外?答:相通二种。名、唯是外分别生所摄,...【绮语】 p1295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绮语?谓起绮语欲乐,起染污心,若卽于彼起不相应语方便,及于不相应语究竟...【异生不能入灭尽定】 p1117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三卷八页云:问:异生能入灭尽定不?尊者世友、说不能入。契经说为...(术语)新译曰蕴。旧译曰阴。净影之说,如大乘义章八本所谓积集名阴。阴积多法故。是与新译蕴之义同。天台之说,如...(人名)黄梅山在黄州府黄梅县,禅宗五祖弘忍,居黄梅山东禅院,因称黄梅。大明一统志六十一曰:黄州府黄梅山,在黄...(印相)十二合掌之第七。又云归命合掌。梵语钵啰拏摩合掌。大日经疏十三曰:令十指头相叉,皆以右手指加于左手指上...凡四卷。又作广智全悟禅师语录。元代僧笑隐大欣撰,延俊、慧昙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集录乌回禅寺语录、禅宗...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红花两朵插牛头,辛丑新春应属牛。 祝你今春耕种好,风调雨顺庆丰收。 丰子恺的这幅《庆丰收》,画中的小牛憨态可掬...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
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
佛经是指佛像三藏(经、律、论)中的经藏。经藏通常是指佛陀所说之教法于后世结集之经典。佛经是众生离苦得乐的指南...
母亲陈玉英(10262014),法名觉玉,临洮县八里铺镇下街村民,生育四子一女。年轻时即喜闻经听法,随老人入寺拜佛,...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徒弟来到一块麦田前,对他的徒弟们说:你们现在从这块田地里走...
四种作意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调练心作意调练者。调停练习也。谓于可厌患之法。高停练习。令心厌离。是名调练心作意。二滋润心作意滋润者。滋长沃润也。谓于可欣尚之法。滋长沃润。令心忻乐。是名滋润心作意。三生轻安作意轻安者。即身轻心安也。谓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安住寂静。对治身心粗重。生起身心轻安。是名生轻安作意。四净智见作意净智者。即清净智慧也。谓以此智慧。照了诸法皆空。即得内心寂静。由寂静故。见真实理。是名净智见作意。
上篇:四种意趣 | 下篇:四种念佛 |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若不自称名字,不称和尚字,年不满等,定不得戒。”资持记释云:“三遮中,据无衣钵,应合同...
二世间
如意杖
弥勒上生经
触心所
五事内外分别
绮语
异生不能入灭尽定
五阴
黄梅
金刚合掌
笑隐大欣禅师语录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吉祥经

丰子恺的牛画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推荐】念佛行人病重时不能有的念想

经书怎样摆放才如法

苦尽甘来成正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