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四种摄众方便】 p0453 此卽四摄事也。瑜伽十四卷十一页云:又有四种摄众方便,能正摄化一切大众。一、饶益方便。...(名数)真宗于教行信证真佛真土之六法,配弥陀四十八愿中之五愿而呼之。教为能诠之法,故不别配一愿,行为第十七愿...(寺名)禅寺也。本称为后寺。普陀山志三曰:在白华顶之左光熙峰下,明万历八年建,三十四年赐额镇海褝寺。前后两寺...指密教修法中,作加持祈祷之阿阇梨。阿阇梨,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Shandao 唐代僧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俗姓朱。安徽泗州(治所在今安徽泗县)人,一说山东临淄(今山东淄博)...即弊生处。为“中国”之对称。指佛法盛行区域之外的边埵偏远之国(或城镇、聚落)。佛法弘传之初期,于制戒上,为符...为梵语 mama 之音译,意译为我所、我的。为梵文属格中第一人称我之所有格。然于经典中,亦有将么么作“我”解者。梵...(术语)梵语驮都Dhātu,译曰界。差别之义。彼此之事物,差别而无混滥也。大乘义章八末曰:界别为界,诸法性别,故...(术语)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大乘之通谈也。然诸教各异其即之义。大集经九十曰:常行生死即涅槃,于诸欲中实...(经名)一卷,唐宝思惟译。大梵天王请佛乞说咒。佛为说根本咒一与随咒六,及其功德,并说书写结坛之法。与不空译一...一切诸法,唯是真如随缘而起,是为缘起之义也。 一切诸法,依缘而起,缘起诸法,唯是真如。以是真如随缘,是故...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印光大师校印本)...
如果你的情执是很重,把世间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要,你要离开三界是很困难,因为你几乎都是有漏种子。就是说,...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果需要一个人一定要做点事情的话,那么内向的人宁愿管事,外向...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病,一治就好,生前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欢讲开示?我也跟你们讲了,我没这么多精神,讲一句算一句,这...所谓肉食,病菌尸毒寄生虫。 不论是什么样的肉类,在放大镜的下面都可以看到很多的细菌和寄生虫,这一点和植物完全...
过去,有一位仁慈的国王,以平等心爱护人民,却不曾出宫巡视民间生活。有一回,宰相请示国王:祈愿大王出宫,亲自到...
现在一些人学佛修行的目的不纯正,有的人是为了求福报,有的人是为了求神通。对德行好,禅修好,讲经说法好的师父不...
触心所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触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触是根、境、识三者的接触,故又称‘三和’。《成唯识论》卷三曰:‘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名三和。’论文的意思是说:根、境交涉,识必俱起,根为识之所依,境为识之所取,三者和合,可以使心、心所同缘一境,并由此而引生受、想、思的心理活动。在根、境、识三和合位,有顺生一切心所的功能,这就称为变异。见《成唯识论》卷六。
上篇:触支 | 下篇:触食 |
禅院中,朝参、晚参等为日常行事,若临时休止,即称放参,后转而特指休止晚参为放参。据敕修百丈清规卷六坐参载,放...
四种摄众方便
六法五愿
法雨寺
修法阿阇梨
善导(613~681)
边国
么么
界
生死即涅槃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缘起(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推荐】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的角度去面对人生

控制住散乱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四种马喻不同根器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肉食让我们把健康拱手相送

钱财乃五家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