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弊生处。为“中国”之对称。指佛法盛行区域之外的边埵偏远之国(或城镇、聚落)。佛法弘传之初期,于制戒上,为符于弘法情形轻重缓急之差别,乃以中国、边国之分,而规定受戒时至少需有十师或五师之差异。边国本无教团组织,能符于授戒资格之人选极有限,故降低其限制,俾使钦慕内法真谛者得以顺利出家。于诸经论中所举边国之名计有奔荼跋达那、窣吐奴、邬波窣吐奴、输那、大秦、安息、安陀罗舍婆罗(裸国)、兜呿罗等数十处。[十诵律卷二十五、百一羯磨卷五、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参阅“中国”1023) p670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离爱诸阿罗汉四相解脱自在】 p1431 瑜伽十九卷十一页云:云何离爱诸阿罗汉、由四种相,于恶魔怨、一切愚夫所系属...(名数)比丘之不可食者五种:枝、叶、花、果、细末磨食。...凡治魔障者,或念三皈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又或以念佛治之,贤首五教仪开为六...全一卷。宋代僧雪峰慧空(1096~1158)撰,门人慧弼编,孝宗淳熙五年(1178)刊行。又作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东山...泛指佛陀所制之律法,乃众生之轨范。凡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三聚净戒、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等律法,通称戒法。...(术语)四十八轻戒之一。诫为恶人说佛戒者。盖未受菩萨戒者或外道恶人及邪见人辈,未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趣求法乐】 p1327 佛地经论二卷十二页云:趣求法乐者:求正法时,欲趣大乐,谓佛菩提。不求余事。或求法时,为令...(杂语)禅家骂鬼窟里之人曰死汉。见碧岩六十一则颂古着语。...【阿黎斯那】 奘传云:唐言圣军。...日本佛教用语。日本江户时代,为惩罚僧侣,而将之逐出其所属之宗门者,即称一宗构。若逐出某宗内所属之一派,则称一...(1185~1269)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僧。浙江象山人,俗姓陈。号虚堂、息耕叟。十六岁从普明寺师蕴出家。先后游学于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人家说我的坏话,为保护自己而到处去澄清、辩解,甚而反过来毁谤别人,以图稳住自己在大众心中的地位。 须知:俗...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者说:佛啊,您是天尊之体,为什么皮肉也会松弛老化,不如从前...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道,于是跟随一位沙门出家修行,作其弟子。师徒住在山中,沙弥...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庭不睦,功名废弃,前程受阻因此,戒除邪淫,对于人生能否幸福...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有三道智慧,经云:谓一切逆境恶缘现前,菩萨皆悉观察,此等逆...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遍。【因缘观:一、当随缘消旧业想,二、当善知识想;真如观:...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这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慧广法师答: 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叫亿耳,与同伴一起入海采宝,自海中得宝返回,与同伴别宿,因...
边国
【佛光大辞典】
上篇:边即无边 | 下篇:边执见 |
谓佛世尊。略以三种巧调御事。调御一切所化有情。一于一类。一向柔软。二于一类。一向粗犷。三于一类。柔软粗犷。云...
离爱诸阿罗汉四相解脱自在
五不正食
六种治魔法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戒法
为恶人说戒戒
趣求法乐
死汉
阿黎斯那
一宗构
虚堂智愚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大宝积经
人家说我的坏话要怎么办

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

五母同悲一子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