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十四过之一。立论者论法所用之同品,敌者无理分别,攻击为非同品是异品之过误也。...(名数)菩萨藏经云:人有十苦逼迫,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愁苦,六怨苦,七苦受,是三受中之苦受也,...(杂名)示现当二世之果报有十偈。各偈以来字结,故名。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即大地震动之义。据般泥洹经举出地动之三种因缘,称为地动三因。即:(一)大风起时,水扰地动。此乃地依水,水依风,...(术语)大地作微尘也。以譬数量之多。释门正统四曰:说释尊长寿,虽山斤海滴地尘空界亦不可比。...又称侍真行者。为禅林职役名称之一。真,指祖师之真影。侍真,即是服职于真影堂之侍者;侍真行者则是职称低于侍真,...为宋代浮山法远禅师(991~1067)提示修行者悟道要心十六条之一。揭示不落言诠思量,当下看取本来面目之旨趣,称为...(术语)对于一味蕴而言。由细意识而起之有间断五蕴也。小乘经量部所立。见异部宗轮论述记等。...因明用语。指因明三支作法中,由因(理由)之不正确所造成之十四种过失。分为四不成、六不定与四相违等三类,即:(...又作虚空眼曼荼罗、佛母别坛。密教中,虚空眼一般虽指佛眼,然据瑜祇经等所述,则谓佛母曼荼罗并非指佛眼曼荼罗。另...【愚有三相】 p1251 瑜伽八十九卷二页云:又由三相,应知是愚。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缘故,三、由果故。愚自性故...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第二个,因果同时,借缘显现。 这一段是说业果是怎么生起。 ...●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人都挤得水泻不通,故信徒间就有人提议,要建一座较宽敞的讲堂...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我念佛的时候,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佛教有一种修持方法叫做随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别人比我有办法,比我有辉煌成就,不但没有嫉妒、愤恨的心理,反而能够...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来禅者,...
佛陀灭度九百年以后,在西元五世纪的时候,北印度有一个婆罗门的贵族家庭,他们家里有兄弟三人,老大叫无着,就是执...
是经附文,临终方诀,最为切要。修净业者,所宜详览。若兼诵经,获益弥广。了知苦、空、无常、无我,方诣安养乐国。...
四正勤
【三藏法数】
[亦名四断出法界次第] 正则不邪。勤则不怠。毗婆沙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陀。断未生恶法。如预防流水。增长已生善。如溉(居代切。灌也。)甘果栽。(栽。苗也。)未生善令生。如钻(祖官切。穿也。)木出火。故名四正勤。(梵语毗婆沙。华言广解。)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五盖等烦恼覆心。离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断除。不令更生也。(五盖者。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悔盖。疑盖也。五善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二未生恶令不生谓五盖等烦恼恶法。今虽未生
上篇:四念处 | 下篇:大四相 |
(人名)Gopā,之转。悉达太子夫人耶输陀罗之称。...
无异相似过类
十苦
十来偈
地动
地尘
真行
识自宗
根边蕴
因十四过
佛母曼荼罗
愚有三相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印光大师嘉言录--赞净土超胜
把「谢谢」带回去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五个指头的争论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天竺高僧天亲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