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示现当二世之果报有十偈。各偈以来字结,故名。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憍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 p0466 成唯识论七卷三页云:四皆不与第七八俱。义如前说。悔眠唯与第六识俱。非五法故。有...为史前宗教之主体。于法国西南部、西班牙西北部、西西里岛及乌拉尔山脉南段等原始社会遗址之石洞深处,发现约西元前...【和合思择】 p0798 无性释八卷二十一页云:和合思择者:谓总相观,缘一切法。由此观故;进趣转依。或转依已;...华译捷疾鬼,这种鬼能够在天空中飞行。...【清净界色】 p0960 显扬五巻七页云:清净界色、谓出世法增上所生,如静虑解脱色,及佛菩萨色。...【行善不善业者死时受爱非爱果之前相】 p0610 瑜伽一卷十四页云: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谓华严经广谈法界之旨,妙极无二。盖如来出世,首为诸大菩萨说佛菩萨真实境界,不说二乘方便之法。是故声闻缘觉虽在...(行事)谓七月十五日之夏末献供于佛。所谓盂兰盆也。...(?~746)日本法相宗僧。大和(奈良县)人,姓阿刀。随龙门寺义渊出家学唯识,于灵龟二年(716),奉敕入唐,从智...亦名:不摄耳听法戒唯据无知 子题:听戒若无知解但有不摄罪、戒本结不专心听法罪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余比丘下,...【不和合】 p0320 瑜伽五十六卷三页云:问:依何分位,建立不和合?此复几种?答:与和合相违,应知不和合若分位,...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劝发菩提心文...生于此世间,受此身体,而行淫行,获得诸多烦恼,诸多苦痛。因邪淫故自己感觉有如下报应: 一、头发常肮脏油腻,暗...
大悲观音像赞 我闻大士本无住。但在众生心想中。众生既即大士心。如何颠倒若不见。若言大士心颠倒。如何能化颠倒人...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时,统治者文茶王钟爱的皇后不幸逝世,侍臣立即禀报:大王!皇...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一有忧愁,我们的...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
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何罪所致。 答言。汝为人时。不敬夫主。邪淫无礼。今受花报果...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时,小乘有七十五法,唯识发展为百法,其中有为法共九十四种...境缘无好坏,好坏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既除矣,境岂实有?达境本空,便能素位而行。不愿乎外,...
十来偈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弟子 | 下篇:十夜 |
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后指掌管一寺之主僧。又作住持职。略称住职。本称维那、寺主,宋代以后之禅林广用住持之职名...
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
石器时代宗教
和合思择
夜叉
清净界色
行善不善业者死时受爱非爱果之前相
一极
腊佛
玄昉
恐举先言戒唯据无知
不和合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邪淫后身体的苦痛

憨山大师《观音赞》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积极人生莫后悔

与其寻找好师父,不如熟读这部经

皮肤粗糙不干净,是什么罪业导致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