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因明用语。因明论式中,于“有法”之上具有立(立论者)、敌(问难者)共同认可之义者。如立“声无常”之宗(命题)...(故事)杭州兴教小寿禅师,初随天台韶国师,普请闻堕薪而悟。作偈曰:扑落非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人名)Divākara,中印度人。译曰日照。唐则天武后时来,于弘福寺译华严经入法界品。华严纲目曰:中天竺藏法师地...禅林用语。指意识活动等全部停止,心处于真正安静之状态。 p4195...全一卷。明代僧受登纂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九册。本书系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之忏法书。旨在说明依药师如来之...根与境二者必须直接而无间隔的接触,才能产生知觉,称为合中知。为“离中知”之对称。五根中,鼻、舌、身三根唯取所...禅宗之别称。系出自楞伽经之“佛语心为宗”而来。禅宗以不立文字、不依经典,直传佛之心印为宗旨,故又称佛心宗。碧...【过去受】 p1222 集异门论十一卷四页云:云何过去受?答:若受、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转,已现转;已聚...【五种非殊特法】 p0276 显扬八卷四页云:非殊特者:谓诸菩萨、修学无上正等觉乘时,有五种非殊特法。菩萨摩诃萨、...谓以持戒之功德,往生极乐净土。观无量寿经举出欲生极乐国土者,当修三福,其中第二福为(大一二·三四一下):“受...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敬畏因果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业不能去杀生,不能去偷盗(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家不给你,就不能自己去...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相续。 我们讲到第二个,约外在的环境来说明业果的轻重...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这种时间的概念用劫来说,是因为它是非常久远的一...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二是虽然明理,但是还没有真正深信,所以犯错; 三是虽然...
大家都知道中国汉传佛教自梁武帝极力倡导素食并数次下诏禁断酒肉文,强迫僧侣实行素食的制度,几经演变,已经成为汉...有一天,释尊在寂静的森林中坐禅。日影稀疏的筛进林中,除了微风拂过树梢的轻响外,没有其他声音,有时连风都沉寂了...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问: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有云: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弟子深厌...
大乘三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藏即含藏之义也。谓经律论三。各含文理。故名三藏。一大乘经藏经。法也。常也。谓华严等诸大乘经。唯谈法界中道之理。诠示大乘菩萨修行证晨之法。是名大乘经藏。二大乘律藏律即法也。谓梵网等经。唯制大乘菩萨所持之戒。是名大乘律藏。三大乘论藏论即论议。谓起信等论。唯决择诠辩大乘菩萨修证之法。是名大乘论藏。
上篇:同体三宝 | 下篇:小乘三藏 |
(职位)虽大方之尊宿,若住持能以礼致之,亦可充此职。是云退位为人。退位为人谓之却来首座。却来者,洞家之奉唱。...
十劫
因体
堕薪
地婆诃罗
真休之处
药师三昧行法
合中知
佛心宗
过去受
五种非殊特法
戒门往生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规范身口意三业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理解劫运的概念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说说吃仿荤素食的尴尬事
找迷失的自己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