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指色界的十八层天,其中初禅天有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天也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梵语 anāgāmi-phala-pratipanna。又作阿那含向。为声闻乘四向之一。向,趣向之义。声闻四果之第二果为一来果,彼...(衣服)祈请神佛时所著之清净衣也。真言师各依其修法而异其色,但俗人一般著白衣。...全一卷。全称慈明禅师五会住持语录。又作慈明和尚语录。宋代僧石霜楚圆撰,黄龙慧南重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编...(术语)毁斥小乘之言。止观五上曰:设厌世者,玩下劣乘,攀附枝叶,狗狎作务,敬猕猴为帝释,宗瓦砾是明珠,此黑暗...(术语)爱着之戏论也。由爱着之迷心而生种种不正之言论。中论疏一曰:明戏论有二:一者爱论,谓于一切法,有取着心...【无学】 p1044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问:何义,几蕴,是无学?答:学究竟善义。一切一分是无学。 二解 显扬五卷十...指八十诵律与十诵律两种。于诸律本中,仅此二律之名含有“诵律”二字,其义概指“法应诵持”及“经由口诵而结集成者...【三处能善摄受所化有情引入圣教】 p0226 瑜伽十四卷六页云:又有三处,能善摄受于恶邪处妄计尊胜,及处中庸,所化...(公案)指月录曰:庞居士见丹霞士,以拄杖划地作七字。霞于下划个一字。士曰:因七见一,见一忘七。霞便起去。...【遍满境有四种】 p1242 显扬十六卷十四页云:此中遍满境、复有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和其他经咒?还是单念南无阿弥陀佛更佳?...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定业真言?三世因果有因必有果,为何《十轮经》、《无量寿决定...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有四种因缘会使大众心生贪爱。是哪四种呢?比丘因为居士供养...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久受朝廷恩典,更受社会大众和佛教徒的爱戴。有一天,在入京的途中,经过妙心寺,...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业妄见,第二种是众生的同分妄见。这个别业妄见就是我们讲的所...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国人某氏至灵岩,谒见大师,有所请问,互用笔谈,大师自述略历行愿如左。编者志 经...(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诸善聚会,成就内心的清净。对极乐世界的欣求,有两个修观的...
二种劝请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佛初成道劝请转法轮谓佛初成道时。菩萨劝请言。我某甲请佛世尊。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是名劝请转法轮。(某甲者。称自己名也。)二佛欲入灭劝请住世谓佛欲舍寿命入涅槃时。菩萨劝请言。我某甲请佛世尊。久住世间无央数劫。度脱一切众生。是名劝请住世。(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上篇:二种白法 | 下篇:二种资粮 |
(术语)与贪相应及贪所系属之心也。不与贪相应之余善心及无覆心,名为离贪心。见俱舍论二十六。...
十八天
不还向
净衣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下劣乘
爱论
无学
诵律
三处能善摄受所化有情引入圣教
忘七
遍满境有四种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生命从哪里而来

印光大师永思集·大师遗教
初心修悟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