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修习位】 p0900 成唯识论九卷十一页云:次修习位、其相云何?颂曰: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为四向之第四。即趋向阿罗汉果之“因位”。得第三果“阿那含果”之人于断除三界之见惑及欲界九品之思惑后,更起加行...(杂语)唤起注意时所发之语。生者,语助词。介石智明禅师语录小参条曰:诸人好生听取。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上曰:好生...凡十五卷。清代刘名芳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宝华山位于江苏句容,相传为梁代宝志禅师道场,因年代久远而...谓真如法性,离于造作,本自无为。...又作摄一切佛顶曼荼罗。即密教以大佛顶为中尊而建立之曼荼罗。觉禅钞根据大妙金刚经所标之图为:八叶莲华之间以独股...【圆满慧】 p1240 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圆满慧者:谓成办慧、已到究竟。...八识所依所缘: 一、眼识 眼根为所依,色境为所缘。 二、耳识 耳根为所依,声境为所缘。 三、鼻识 ...(术语)谓心心所等事理之五法尽为唯识也。其所以然者,以心为识之自相故也。乃至无为为识之实性故也。...【不还果向及不还果】 p0342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四页云:若先已离欲界九品,或先已断初定一品,乃至具离无所有处;至...因明用语。为因明三支作法中,共同构成喻支之两部分。古因明之喻支仅具有例证作用,故并无喻体、喻依之分别,至陈那...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梁武帝在还没有显贵时,曾认识了一位很贫困的人。梁武帝即位后,一天在苑里游玩,发现以前认识的那个人正在岸上拉船...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除烦恼》,讲了放下我执,精进努力,我们就能走出烦恼的深渊。只要我们秉着佛教教导我们生...问: 现在每天早晨我诵《金刚经》,《普门品》,《大悲咒》,《心经》,有一本合集。有次一位学佛多年的年长师兄,...
人生如苦海,每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着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听到的还是围在自己...
阴境若现前,这个阴境,就是中阴身境界一现,就是知道中阴身境是断气,就死后到下一生受生之前的这个阶段,叫中阴身...问: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有国中天人、国中声闻、国中菩萨,请问这些有什么区别? 大安法师答: 阿...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话就能让行者开悟? 惠空法师答: 这个很简单,我常常讲一个...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步。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
三轮体空
【三藏法数】
[出能断金刚经论] 谓布施时。体达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悉本空。则能摧碾执着之相。是名三轮体空。一施空谓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岂有我为能施。既知无我。则无希望福报之心。是名施空。二受空谓既体达本无我为能施之人。亦无他人为受施之者。是名受空。三施物空物即资财珍宝等物。谓能体达一切皆空。岂有此物而为所施。是名施物空。
上篇:三施 | 下篇:三种不坚易三坚法 |
(术语)Śrāmaṇeraka,译曰勤策男。...
修习位
阿罗汉向
好生
宝华山志
真如无为
大佛顶曼荼罗
圆满慧
诸识所依所缘
五法事理唯识
不还果向及不还果
喻依喻体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万事有因,强求不得
随顺世缘少烦恼
《普门品》和《金刚经》不能一起诵吗

人生如苦海,学佛到彼岸

中阴身一现前,累劫的善恶业力也都会现前
四十八愿中的天人、声闻、菩萨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