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依过去世的业因而感得的果报。...为密教不动明王变形之忿怒身。胜军,自在之意。据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所言,此明王系大日如来之心所...(杂语)禅林之语。副寺役人每日佥定收支,呈于方丈,谓之日单,又云飞单。飞单者,一日所记条目不多,数纸往来如飞...【四静虑建立五支四支】 p0466 瑜伽六十三卷五页云:问:何因缘故,于四静虑,建立如是五支四支?答:住所依故;住...(术语)三论宗以般若所说诸法皆空为宗,故他人目之为无相宗,非彼自称也。盖依一门而分一大乘教为相性二宗,华严天...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善见论梦有四种:一、四大不和故梦。如见山崩地动,飞腾虚空,虎狼贼逐等。二、先见故梦。如...问:如经说,四无量等最胜功德何现观所摄耶?答:后现观、究竟现观所摄,所以者何?如是最胜功德,诸圣弟子等或于修...亦名:遥掷口中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有病,若被系缚掷口中而食者。”(含注戒本卷下·九·一六)...(地名)林名。探玄记四曰:伊那婆那,此言王林,谓佛为太子时,在此林中生,故立名也。梵Airāvaṇa。...(术语)智慧之用,能解了诸法也。五句譬喻经三曰:慧解可修经戒。梁僧传序曰:慧解开神则道兼万亿。...供养(梵 pūjanā),供给资养之义。一般有以饮食、衣物等供养佛法僧三宝、父母、师长、亡者等。各经论复依供养物...(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根据《大吉祥经》的义注:古印度曾发生了关于什么是吉祥的争论,结果分成三派,一派认为看到的为吉祥,一派认为听到...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佛陀出家就是有感于人生老病死的痛苦,为寻求一种离苦解脱之道...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池,慧远大师一来就感得山神给他托梦,告诉他:你不要离开庐山...⑴ 能吃亏的人是有福的人 ⑵ 能施舍的人是富贵的人 ⑶ 富贵人不占便宜,占便宜的是穷人 ⑷ 善良的人不怨人,总是怨...
友人卖了八年多的猪肉,也不曾看他卖猪脖子肉。他说猪血是杀猪时流在地上,再从水沟回收的,因为脏 ,所以也不曾看...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学习过龙舒居士的净土文。再读一遍,它的感受又不同的,就觉得真正地能够认识了自己。你看有些人,...1、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 母亲生平...
觉观三种发相
【三藏法数】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观。一明利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现修定时。善法不起。但觉观攀缘。念念不住。三毒之中。或缘贪。或缘嗔。或缘痴。如是经年累月而不得定。此为明利心中觉观发相。二半明半昏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于摄念时。虽了觉观烦恼念念不住。但随所缘。或明或昏。明则觉观攀缘。起诸思想。昏则无记瞪矒。无所觉知。是为半明半昏觉观发相。三一向沉昏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于修禅定时。心虽一向昏阇。犹如睡眠。然于昏昏之中
上篇:为三事故修奢摩他 | 下篇:贪欲三种发相 |
指菩萨之九种辩才。即无著辩才、无尽辩才、相续辩才、不断辩才、不怯弱辩才、不惊怖辩才、不共辩才、天人所重辩才、...
宿报
胜军不动
飞单
四静虑建立五支四支
无相宗
梦有四种
现观
揣饭掷口中戒开缘
伊那婆那
慧解
四种供养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吉祥经》中的38种吉祥事
如何面对疾病

慧远大师感得山神运木建殿
拿这16种人当镜子照一照自己

猪脖子肉的内幕

肉体不过是幻化的因缘,为什么要贪著
广钦老和尚100句行持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