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楼由】 此翻云爱,力士名也。...(术语)法身之光明,遍照世界也。大日如来之密号为遍照金刚。瑜祇经曰:薄伽梵金刚界遍照如来。...【菩萨十应知】 p1128 显扬八卷十六页云:菩萨十应知者:谓如是修学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略有十种应知。一、...(界名)舍利弗当来成佛之国名也。见法华经譬喻品。...(名数)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也。...愿给一切众生安乐的心,也就是仁爱心的无限扩大。涅槃经说:慈即如来,如来即慈。...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为三世,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佛...凡六卷或十二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别于天台四教仪而称大本四教义。智顗所作之净名(维摩)玄义...依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载,展转得闻法华经第五十人之随喜功德广大无边,远胜于大施主八十年间施与一世界人种种娱乐...(术语)菩萨四无所畏之一。菩萨知了众生之机根而说法,故无所畏怖也。...(?~1381)梵名 Sahaja?rī。音译萨曷拶室哩。明初之印度禅僧。尊称为班的答(梵 Pandita,即学者之义,又译作板...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针对我们这些背性、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同体的心性当中,跟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情和无情都是...
佛教里头讲的是慈悲,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捨无量。这悲能拔苦,以前妙湛老和尚就说,勿忘世上苦人多。还有很多...轮跋,是一位年轻的求道者,被人世间存在的历历可数但又无法解释的不平等现象搞得迷惑不解。他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
庭前有遗粟,鸟雀共欣欣。 回首见人影,翻然入远云。 机心如得尽,万物可同群。 到处春风里,何人不共君。 清彭绍升...就在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每天,在无数的饭店酒楼,无数的人张开着鲜红的大嘴,呲着白森森的牙,嚼噬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一、现代人漠视善恶因果规律 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有情内在微细的起心动念,一切都那么森然有序而不是杂乱...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1、阿若憍陈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证道后,即以妙观察智观察,知道要先度在鹿野苑的憍陈如等...
三三味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分修三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二共修三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三圣正三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烦恼。以慧修心。因定能破烦恼。定慧一时具足。故名圣正三昧。(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上篇:三归依 | 下篇:三觉 |
谓等同任持禅定与智慧,双运并修而无轻重先后之别。盖自性有体(定)、用(慧)之关系,体即用者,慧不离定;用即体...
楼由
遍照
菩萨十应知
离垢世界
四心
慈
三世诸佛
四教义
五十展转随喜
知根无所畏
具生吉祥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佛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众生呢

借钱别忘了说谢谢
世间为何会有种种的不平等

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我们在吃掉世界

遣除对因果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