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旃陀罗】 此云屠者,正言旃荼(音途)罗。此云严炽,谓恶业自严。行时摇铃持竹,为幖(音标)帜(尺志切。通...(杂语)禅僧行脚参学遍天下之知识也。...【遍觉分行】 p1123 显扬三卷五页云:二、遍觉分行。谓三十七菩提分法、总摄说为遍觉分行。如实觉了一切所知义故。...(术语)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眼也。以可见得圣道故。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往生要集末曰:愿得离垢眼...文殊菩萨的别名,因文殊菩萨司毗卢舍那的大智,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故名。...天台宗对佛陀一代之教化,判立藏、通、别、圆四教;四教各配四种入理之门,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指大品般若经所说之三三昧、四禅定、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等八种,合为五十法...(术语)数论所说二十五谛中眼等五根名知根。以有见闻等之知觉也。...指密教中资格较深、能力较强之弟子得无尽福施之果,具足众缘支分而受洒水之灌顶。又作作业灌顶、事业灌顶、法事灌顶...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全称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为三时系念佛事之仪范。内容初为举咒、云...(名数)声闻乘之四向四果也。见诸仪轨诀影二。...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方可不致撞墙磕壁,堕坑落堑。彼得人领,当须全体依从领者所...
《了凡四训》中记载,袁了凡先生历次应试时,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比如袁了凡先生丁丑年在北京应试时,...从前有一个禅师叫作无相大师。无相大师给弟子开示的时候,常常跟他们说:修行就是要宁愿作傻瓜,要有傻瓜的精神才可...在中国武术界中有句俗话:练拳不炼功,到老一场空。因此,古代的剑客侠士大多既练武有内修。一流的剑术通常来源于心...
问: 顶礼法师!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由于我们智慧福德有限,在自己不会选择的情况下,最保险的就是随大流,谁的名...
从前,有人种了很多的棉花,如果过时不采的话,就会成色不好。到了收获的季节,那人就雇佣了很多人帮工,让他们晨夜...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路途识得了,生死一起休。所以我们想学佛...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出离心。 我们开始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第一个要调整我们的...
三归依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三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三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三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是名三归依。(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一归依佛梵语佛陀。华言觉。自觉觉他。故名佛也。归者反还之义。谓反邪师还事正师也。依者凭也。凭佛大觉。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佛。终不更归依其余外道天神也。(三途者。刀途。血途。火途也。
上篇:三学 | 下篇:三三味 |
(一)位于浙江杭县。俗称虎跑寺。为唐代古刹。杭州西湖名泉甚多,其中最著名者,当推本寺之虎跑泉。传说唐时寺中有二...
旃陀罗
遍参
遍觉分行
离垢眼
三世觉母
四教四门
五十法
知根
具支灌顶
三时系念仪范
八大丈夫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谦恭,富贵将至的表现
宁愿做傻瓜
无怒则无敌

如何选择善知识

不净羹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