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十智之一。知他人心念之智也。离欲惑而得色界之根本禅已上,得发无智,于六通中,谓之他心通。大乘义章十五...【七种作意功能差别】 p0065 瑜伽三十三卷七页云:又了相作意,于所应断,能正了知;于所应得,能正了知。为断...【资粮】 即必需品、积集、准备之意。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以资助其身,故欲证三乘之果者,宜以...古代印度诸外道之一。主张万物非依因缘而系自然所生者。为大日经所说三十种外道之一,与无因外道相同。据注维摩诘经...亦名:遮不至白衣家法并解羯磨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遮不至白衣家并解者,信俗依投,理须将顺。反讥骂弄,失出世...(术语)五种杂行之第一。对于读诵正行而言。受持读诵净土三部经以外大小显密之诸经典也。...(明王)胎藏界释迦院之一尊,耶输多罗之译名。此明妃凡有来求者,则必施与之,故名称普闻。以持此名称普闻之德故立...【诸树端烂熟果喻】 p1354 瑜伽八十四卷一页云:又彼诸欲,喻诸树端烂熟果者:危亡地故。...(本生)雪山童子为半偈投身岩下与罗刹也。止观五曰:香城粉骨,雪岭投身,亦何足以报德。...即日、月、火、水、木、金、土等七星。宿曜经卷上载,七曜之精升天,放射光芒,其灵则降下,司人间之善恶吉凶。七者...(名数)谓贪,瞋,痴,之三毒烦恼也。...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比丘们开示:大众应当修习无常观,应当广为流布无常观。修习无常观,...
下面谈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品名: 入就是证入。 不思议,这是佛教一个常用的名词。但...
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使。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饮食不当可以致癌,但吃对食物也可以防癌。不久前,湖北中医学院副研究员黄志杰在深圳讲学时指出,自然界中并不缺乏...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
远离一切妄执吉凶,常见断见,我我所见,如是有情来生其国 生到这个佛国土的,那不是一般的,得远离一切邪见的天魔...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禅修,能令身心放松、平衡和促进健康。简单的禅修方法为: (...
三般若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此三般若体。是圆常大觉也。即此一觉。有三种德。故名三般若。一实相般若谓本觉之体。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诸佛之道。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二观照般若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照谓照明。谓理本非照。因观而照。以显观照之德也。一切智者。谓能知一切内法内
上篇:三涅槃 | 下篇:三菩提 |
指如来所得之十身。乃华严经所举之十种佛身。为“解境十佛”之对称。华严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所触目...
他心智
七种作意功能差别
资粮
自然外道
遮不至白衣家法并解
读诵杂行
持名称者
诸树端烂熟果喻
雪岭投身
七曜
三种心苦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谛观无常契真心

怎样理解《普贤行愿品》中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行善的最高境界
被信任是一种幸福
十大防癌的食物

《佛教以孝为本论》白话译

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