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三卷七页云:又了相作意,于所应断,能正了知;于所应得,能正了知。为断应断,为得应得,心生希愿。胜解作意,为断为得,正发加行。远离作意,能舍所有上品烦恼。摄乐作意,能舍所有中品烦恼。观察作意,能于所得离增上慢,安住其心。加行究竟作意,能舍所有下品烦恼。加行究竟果作意,能正领受彼诸作意善修习果。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亦名:共粗语戒开缘、粗语戒开缘、粗语戒开缘、粗语戒开缘 子题:九疮、九孔、九入、九漏、九流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羯磨疏·诸众安居篇:“结罪前后者。从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前;以不结者,随日不结吉罗。后五月十六日为后...(437~500)南齐僧。黄龙(吉林农安)人。年少出家,初游学北方,以苦行为务,刘宋末年南下游行江都。刘宋明帝泰始...(譬喻)譬物之不可得也。涅槃经二十五曰:世尊譬如厌沙油不可得,心亦复如是。虽复厌之贪不可得,当知贪心二理各异...【无为不立蕴】 p1074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十六页云:问:无为何故不立蕴耶?答:无蕴相故,不立为蕴。谓蕴是聚积相...禅林用语。开浴室入浴之谓。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下两序章两序头首条载,凡遇开浴,斋前挂开浴牌,寒月每五日一浴,暑天...【唯境无识】 为‘唯识无境’的对称。系承认外境为实存的主张。唯识宗十大论师之一的护法论师主张‘唯识无境’说,...(名数)有二种:一者金刚界四方四佛各各之四亲近也。一者表贤劫千佛因位千菩萨之十六菩萨也。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适于比丘食用之五种清净食物。净者,离过之义。即:(一)火净食,宜煮之食物如法煮之,待熟然后食。(二)刀净食,果物...谓圣弟子。能净世间。应供器故。已行应供。清净道故。成就应供。三净业故。名世应供。...(杂语)祖师之存慧命者。临济录曰:你心心不异,名之活祖。...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车上乘客拥挤,心情不耐中,突然觉得某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 他本想转...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没有成佛之前,要先把人缘结好了。为什么呢?佛法讲,如果你成...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即位时,又配合回纥兵收复了...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因此第一念不怪...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受义。不过这个地方阿陀那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净土宗...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亦每...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观是整个佛教的共识,不管你什么宗派,你所开显的道理都必须跟...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盆斋。予以为设供也。俄而无设,唯念佛三日而已。又闻昔有院...
七种作意功能差别
【法相辞典】
【七种作意功能差别】 p0065
上篇:七种修习现观次第 | 下篇:七种止息违犯诤事 |
【边执见】 p1442 瑜伽八卷二页云:边执见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执五取...
与人女粗语戒开缘
安居不结前后得罪有二
法度
厌沙油
无为不立蕴
开浴
唯境无识
密教十六菩萨
五种净食
世应供者
活祖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推荐】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何为傲慢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唯识学的因缘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