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三卷七页云:又有七法,令诸苾刍所起违犯诤事止息。余如摄事分中。当说当知。此中有七种违犯诤事。一、开悟现前犯诤事,二、开悟过去失念犯诤事,三、开悟不自在犯诤事,四、寻思犯诤事,五、决择犯诤事,六、自悔犯诤事,七、忍愧建立二众展转举罪诤事。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缘,梵语 pratyaya,巴利语 paccaya,乃助成诸法生起之意。此二十四缘系锡兰分别上座部特有之名数,巴利七论至发趣...净饭,梵名 ?uddhodana,巴利名 Suddhodana,音译首图驮那、输头檀那、阅头檀、悦头檀。又作白净王、真净王。中印度...(图像)画三光之像以明星为菩萨形,置于中央,以日月为天人形,置于左右,学海余滴四曰:在佛工家造三光像,大明星...(流派)迦叶为僧中第一之上座,故于此师窟内结集,名为上座部。窟外之结集,以人数之多,名为大众部。宗轮论述记曰...【离僻彰中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辨中边论》这是叙七品以成瑜伽法相,而以中道为宗。参阅‘十...【相义五种】 p0837 瑜伽八十一卷五页云:相义者:当知有五种相。一者、自相,二者、共相,三者、假立相,四者...【八种教授三处所摄】 p0085 瑜伽三十八卷二十一页云:如是菩萨八种教授,当知略说三处所摄。云何三处?一、未住心...四等之一。意指三世诸佛之言音同等无二、无增无减,皆以六十四种梵音演说教法。楞伽经卷三(大一六·四九八下):“...(菩萨)又曰苏婆呼童子。苏婆呼,译妙臂。...(术语)梵语优婆塞Upāsaka,译曰信士,又曰清信士。受三归五戒得清净信心之男子也。...【因相应法等四句】 p0594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六卷九页云:云何因相应法?答:一切心心所法。此是相应因自体法...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这句佛号是很重要。 你是用一念心去念这个佛号,能念的心是主...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什么阶级的人,都可以得到佛法的救度。但因人类的根性不一,佛陀为要适应各种...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产生很美好的善念...
这一生都是在做一个梦,在梦境里面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梦,把梦里的一切都看成非常真实,于是在梦里面就不断地在做梦,...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指魔王波旬,但实际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们的无明迷...
佛陀诃责十种魔境的过失。 魔境产生的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
阿弥陀佛,诸位吉祥。 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个《佛灵僧不灵》的故事。因为在我们南海普陀山呀,这观音菩萨的道场。大家...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
七种止息违犯诤事
【法相辞典】
【七种止息违犯诤事】 p0065
上篇:七种作意功能差别 | 下篇:七百贤圣重结集处 |
(一)悉昙字 (b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摩、波、婆。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大一八·三三九上...
二十四缘
净饭王
三光天子形像
窟内上座部
离僻彰中支
相义五种
八种教授三处所摄
语等
妙臂菩萨
清信士
因相应法等四句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推荐】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修福与修慧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梦里五家财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魔境生起时应如何保持正念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佛灵僧不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