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又作临终迎接愿、摄取修德欲生愿、来迎引接愿、圣众来迎愿、现其人前愿。即念佛行...密教修护摩法时炉中所焚之木。又称护摩薪、护摩柴、火木。有段木、乳木二种。段木指松等之干木,段段切之;乳木指桑...(544~611)京兆武功(陕西)人,俗姓赵。十三岁出家。后逢北周武帝废佛,然坚守戒律,一面研究讲说华严、地持、涅...(印相)印为不动刀印。明为唵地哩矜娑婆契。...子题:半偈舍身、两字除惑、常住二字若一经耳即生天上、事在无作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有人无识,烧毁破经,我今...其义有三:(一)遮日光而生之薄闇色,系十二显色之一。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二下):“障光明生,于中余色可见,名影...谓有一类。由贪瞋癡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名数)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凡三卷。唐代道宣撰。又称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东夏三宝感通录、东夏三宝感通记、三宝感通录、感通录。收于大正藏...【烦恼与诸受相应】 p1194 俱舍论二十一卷七页云:论曰:欲界所系诸烦恼中,贪、喜乐相应。以欢行转,遍六识故。瞋...造作口业(如大妄语)的人所堕落的地狱。...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
众生的疾病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不和谐。佛陀就说过:如果你长期心里面很愤怒,但是气又发不出来,自己...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首先我们看左边这个叫作生灭心。我们的生灭...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是唯证方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道是不能加以形容的。 所...问: 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益和妙用。 方海权答: 修持法的目的是求智慧。是在内心修。 供...几十年前,在日本一个临海的小山村里,发生一件很感人的故事:某年七月,山下的寺院举行法会,所有村民都去参加了,...
【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功德。业有厚薄种种别异。是故彼等得清净时。相亦不同。或有众...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自然人恒敬之。在你想要得到别人尊重之前,不如先问问你自已是否先去主动尊重别人。 希望获...
有人这样问过我说:师父,我现在还不能忌口。(所谓不能忌口者,就是不能吃素),我念佛有功德没有呢? 我说:有。...
一修一切修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修一切修者。谓上根大智之人。全性起修。了修即性。修性不二。事理互融。烧香散华。无非中道。习禅诵经。尽是真如。是故一行修。则一切行无不修焉。
上篇:一子 | 下篇:一断一切断 |
(寺名)在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山有三寺,在顶曰福林,在腰曰国清,在麓曰修禅。国清具名景德国清寺。隋文帝开皇...
临终现前愿
护摩木
渊
矜羯罗根本印言
破经不得烧毁
影
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
四魔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烦恼与诸受相应
拔舌地狱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痛苦是把双刃剑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从文字相你来觉悟到道
「修持法」和「供养法」的利益和妙用
机智无私的老人

三业没清净,有这些现象全是假的

想要获得尊重一定要先尊重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