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阿那波那念所缘】 p0779 瑜伽二十七卷三页云:云何阿那波那念所缘?谓缘入息出息念,是名阿那波那念。此念所...(物名)禅林之称。小屏风高约三尺,立于户口左右之座首。又名隔板。见象器笺十九。...梵语 tarpana,巴利语 tappana。又作叹波那。意译为饼、麨,或乳粥、乳糜。即由谷类磨成之粉末所制成之食物。大方便...子题:三归以教无教为体性、无教、三归以三业为体性、三归以善五阴为体性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多论曰,言三归者...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恶业因,及有情身体,使不破坏。...子题:钵是出家人器、钵是沙诸佛标志、应器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制意者,僧祇云, 钵是出家人器 ,非俗人所宜。...又作禅宗样。日本镰仓时代初期,与禅宗一起自南宋传至日本之建筑式样。最初,仅使用于禅宗寺院之建筑,后来亦用于其...日本佛教用语。谓念佛时,其声细长,如歌咏一般符于曲调节拍。又作浮世念佛。乃从引声念佛,或空也上人之踊跃念佛演...(术语)具清净光明之佛身也。法华经法师品曰: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五种邪行】 p0260 瑜伽十四卷十五页云:复有不能堪忍补特伽罗,于他怨敌,所起五种邪行。谓不堪忍者,于他怨敌,...指小乘教之二十部派。有关小乘诸部分裂之年代、部数,及分派之原因等,历来异说甚多,迄今未有定论。据异部宗轮论之...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的时候也学佛,就买一个很大的花园成立一个念佛堂,给大家一起...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烦恼。通过学习佛法,就会知道处理烦恼的方式。那就是,我...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西方极乐世界的蓝本,其中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极乐世界超胜...
美国有一位非常博学多闻的学者,在八十多岁时,慨叹宇宙之间有无穷尽的道理,尽管他以数十年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仍...(一)长寿: 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长寿的果报。 (二)大富: 因为人们听经和读...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问: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有学过佛的人死了以后,他自己不能超度,我们学佛的人要帮他超...
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
【阿毗达磨辞典】
谓有一类。由贪瞋癡缠缚心故。造身语意三种恶行。此三恶行。名非福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于彼起识。是名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如说地狱。傍生鬼界。应知亦尔。
上篇: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 | 下篇:怨憎会苦 |
一是最少,一切是最多,一即一切是多少一样,没有分别的意思。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诸法差别位上见,在诸法差别现象上...
阿那波那念所缘
座头
怛钵那
三归体性
阿陀那识
钵器制意
唐样
歌念佛
清净光明身
五种邪行
小乘二十部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推荐】谁能保证临终时不会有人来刺激你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来生的三个愿望
印经说法有五种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