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义有三:(一)遮日光而生之薄闇色,系十二显色之一。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二下):“障光明生,于中余色可见,名影。”(二)比喻因缘所生之事物。谓影自实体生而无实性,故有此喻。维摩经方便品(大一四·五三九中):“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上):“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又金刚经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三)比喻物之不相离。诸经论常将苦乐、善恶等业因与果报之相因相应、互不相离,喻之如“影之随形”。如法句经卷上(大四·五六二上):“福乐自追,如影随形。”[菩萨处胎经卷七] p600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四行能证明及解脱】 p0464 瑜伽十四卷十页云:又由四行,当知能证明及解脱。由念、眼、慧,能证于明。又由身故;...指问难、异义之气势。法华文句记卷十下(大三四·三五○中):“近见秀公法华圆镜,广立难势,不越先规;今攒旧闻,...(术语)谓依所立宗义之异,判佛之一代教自有别也。如华严宗之五教,法相宗之三时判教是也。出李通玄华严合论第一。...指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化导学人时,惯常以简洁之一字说破禅之要旨,禅林乃美称为云门一字关。又称一字关。人天眼目卷...(术语)讲经论者先于文前论一部之要义纲领,谓之悬谈。如天台之法华玄义,清凉之华严玄谈是也。盂兰盆疏记下曰:未...(人名)依叹佛功德而感得口中香气之比丘也。释门归敬仪曰:香口比丘,报由叹佛。正业所感,为人所名。智度论十一曰...(一)位于印度王舍城北方。为阿罗罗迦罗摩仙人居住之所在。 (二)七金山之一。又称尼民陀罗山、持地山。此世界以须弥...亦名:沙弥别行篇、沙弥篇 子题:信为道原功德母、智是出世解脱因、室罗末尼罗、求寂、皓首、面墙 行事钞·沙弥别行...地狱的别名,与刀涂道、血涂道等合称为三涂。...【别解脱律仪相差别有八】 p0690 俱舍论十四卷一页云:初律仪相差别云何?颂曰:初律仪八种,实体唯有四。形转...(地名)鸡足山之异名。摩诃迦叶入定之山也。摩诃摩耶经下曰:摩诃迦叶。于狼迹山中入灭尽定。玄应音义八曰:狼迹山...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晚课蒙山施食仪...
目前在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眼里,我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深受小贩的喜欢,因为我从不问价,也不讨价还价,且找回的零...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每次都跟大家说到这个大家吉祥,在佛教的经典里面呢,...古时印度,有一只大象,年轻时非常强壮,打起仗来,神勇无比。但是岁月不饶人,年纪一大,却是衰弱不堪。 有一天,...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法集合在一起,而出生的这一类有情都称为众...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棉花是磨不出刀...
影
【佛光大辞典】
上篇:弹偏析小 | 下篇:影向 |
(杂语)谓偶见即逝也。法华经言: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参看优昙华条。...
四行能证明及解脱
难势
依宗教别
云门一字关
悬谈
香口比丘
弥楼山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第二十八
火涂道
别解脱律仪相差别有八
狼迹山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平时「不要」,最后「要」回来得更多

曾国藩的平生「三畏」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大象的故事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