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又作临终迎接愿、摄取修德欲生愿、来迎引接愿、圣众来迎愿、现其人前愿。即念佛行者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西方净土,于临终时,弥陀如来愿与诸圣众共现其前而引接之。[无量寿经卷上、观念法门、无量寿经钞卷三、净土宗要集卷上(良忠)、净土述门钞](参阅“来迎引接愿”3050) p650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三种偷形 子题:偷形、偷和合、加腊礼利并成障戒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善见云,三种偷形:一、者无师自出家...日本佛教用语。与“宗要”、“问要”相对称。谓定立科目,辨别义理之是非。即日本天台宗之论义论题中,就自他两宗而...真言行者作坛时,涂坛所用之五种染料。即白、黄、赤、青、黑五色之染粉。白色为粳米粉,黄色为郁金末或黄土末,赤色...(术语)又曰缘觉。即辟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于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此有麟角喻...真佛与真土之并称。乃净土宗谓阿弥陀佛自证妙境界之佛土、佛身,亦即真实之行信而获往生者所见之佛土。(参阅“真土...(术语)密家观阿毗罗吽敛之五字,谓之字轮观。以字轮观所用之阿等五字即法界之体性故也。三摩地仪轨曰:结三摩地印...(一)止善与行善。(一)止善,乃避作恶,远离犯罪之善。(二)行善,为修善根,积极行业之善。[菩萨戒经义疏卷上、法界...梵名 Bāni。为古代中印度羯若鞠阇国(即曲女城国)之大臣。又称辩了、辨了。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载,羯若鞠阇国国王为...为根本烦恼之异名。谓隔诸法平等之理而执着差别之妄念。由此差别之妄念而起贪瞋等烦恼,造诸恶业,轮回于生死。盖一...因明用语。又作二悟。指因明论证能发挥悟自、悟他两种功效。(参阅“八门两益”287) p3074...【出世间法从何种生】 p0484 瑜伽五十二卷十六页云:问:若此习气,摄一切种子,复名遍行麁重者;诸出世间法,从何...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
药师法门,又叫延寿法门。当有人死相现前,神识出窍之时,其亲人若能为其皈依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药师经...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述灵异的事迹,就因为这样,就发...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亲恭恭敬敬,遵守父母亲的训诲。 汉朝...从前,在波罗奈城附近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有很多鱼、乌龟、鹅、鸭及雁鸟等。其中,雁群的首领名叫治国,统领五百...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人在这方面的教导意义却深远多了: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求回...
我们看见的世间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龄很大的都活得很健康,有年纪很小的病病歪歪的,乃至消失了;寿命长和寿命...
如果学佛者在生活中解行并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解脱生死烦恼,降服其心最为根本。降服其心就是要我们在生活...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分之百服从,修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诚敬二字,一切法得成于忍,我...
临终现前愿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临终正念诀 | 下篇:临坛 |
【胜处净信】 p1103 瑜伽二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名为胜处净信?谓如有一,于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得净信。心如是...
偷形三种
义科
五色粉
独觉
真佛土
法界体性观
二善
婆尼
间隔
两益
出世间法从何种生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突发脑溢血,念药师佛化险为夷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知恩报恩的雁王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善人为何得恶报?因为你只认识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