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唐代曹山本寂禅师(840~901)开示学人之三种方法。堕,即自由无碍之意。(一)披毛戴角之沙门堕,又作类堕,即投身迷...阿弥陀佛的别名。阿弥陀佛之咒,叫做甘露咒,故阿弥陀佛就是甘露王如来。...梵语 ?abda-vidyā。意译声明。为五明之一。即有关文字音韵及语法之学。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五四·二二八中):...(名数)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天台之仁王经疏中,引智度论以之为...【六种依持】 p0299 瑜伽二卷十六页云:云何六种依持?一、建立依持。谓最下风轮,及水轮、地轮。令诸有情、不坠下...【四种妙陀罗尼】 p0455 瑜伽四十五卷十四页云:云何菩萨妙陀罗尼?当知如是妙陀罗尼,略有四种。一者、法陀罗尼。...梵语 cīvara-brsikā。又作衣袋、打包、盛衣、衣囊、三衣袋。指禅僧行脚时,装纳三衣及常用之经本、戒牒、引磬、念...【迦腻色迦王降龙】 p0855 西域记一卷二十页云:王城西北二百余里,至大雪山。山顶有池,请雨祈晴,随求果愿。...【实语】 p1271 集异门论十卷十一页云:实语者:谓所说语、称实,离非实;是名实语。 二解 集异门论十三卷五页云:...【奢摩他毗钵舍那因果】 p1174 瑜伽七十七卷十四页云: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因?善男子!清净尸罗、清...(经名)昙无谶译之金光明经有四卷,故称为四卷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是其新译,有十卷。...(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
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做个总结。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曾经在浙江有一户周姓的人家,他的夫人姓罗,罗夫人有一次,梦里边游到鼎湖峰,这么一个山上,...那还是好几年前,淼镇新开了一家玩具店,主要经营一些玩具和装饰品,以前镇上也有卖玩具的,不过大部分在百货店里放...刘洪安学的是会计,这个专业听起来不错,找工作却不容易,没有熟人举荐,很多单位都不敢用。于是,他索性自己创业,...问: 我从去年开始接触佛教,但我一直有一个恶习,就是:手淫,今年刚刚皈依,而且受了五戒,可就在第三天晚上,我...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持身清高固然是好事,然而过犹不...问: 我们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忘掉,但是见思烦恼没有断,能不能了生死出轮回呢? 道安法师答: ...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四十岁时仍未有儿子。为了求子以延续宗脉,他往庙堂祷求神明...
雄俊(唐成都)《净土往生传》
【历代名僧辞典】
释雄俊。俗姓周成都人也。有胆勇无戒行。而天性善于讲说。或时讲肆得诸财。币必也。非法而用。蜀人鄙之。以为坏道沙门。无恶而不济者也。亦尝罢僧。以入军垒。寻因逃难。复入僧门。僧徒有以守名节。防未然者多畏避之。俊闻经称一念阿弥陀佛。即灭五十亿劫生死之罪。乃大喜曰。赖有此耳。于是营造非恶。而外口辄念佛。然其所念。若存而忘。似得而丧。犹伶伦辈之为戏乐尔。唐大历二年二月五日。暴亡入冥。冥间见王。王曰。追汝之来误也。然汝之恶。其积尤大。可宜略经涂炭。即令牛头之卒数人驱入地狱。俊至狱门。且拒且捍且大呼曰。一念阿弥陀佛。犹灭五十亿劫生死重罪。况俊所造未臻五逆。未形十恶。又其念佛时且不忘。必其佛语可凭。岂合更膺涂炭。因复大呼。左[马*展]焉右[马*展]焉。数卒相顾。不敢凌逼者久之。乃以其语报王。王令召俊。俊至。王曰。汝之念佛。本无深信。但其身口有因。汝可回世。更励始心。俊既得回。屡言所见。时滑稽辈戏之。以为地狱漏网人。俊曰。毋为之戏。由今而后自知过尔。乃之郡南之西山。浣情涤意。专事念佛。四年三月七日。俊之朋侪七人。之西山访之。俊喜曰。吾时至矣。汝徒又来之。其亦缘有遇而事有托。又曰。汝徒回去。若见城中亲知。为俊语曰。俊以念佛功德。得生净土。他日毋以俊为地狱人也。语笑之间。坐而弃世。
上篇:慧日(唐洛阳)《净土往生传》 | 下篇:僧衒(唐并州)《净土往生传》 |
(一)梵语 prajā,巴利语 paā。音译般若。指推理、判断事理之精神作用。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
曹山三种堕
甘露王
摄拖苾驮
六空
六种依持
四种妙陀罗尼
袈裟袋
迦腻色迦王降龙
实语
奢摩他毗钵舍那因果
四卷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六度集经

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唐代高僧少康大师
微不足道的小砝码
卖的就是良心
了幻法师:如何预防与戒除手淫的方法

持身不可太皎洁,处世不可太分明
念佛人见思烦恼没断,能否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