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谓人的寿命有一定之数。又作定命。人之寿命在增劫与减劫时有相当之不同,于增劫时,每百年增一岁,最长增至八万四千...全一卷。略称髻珠经。唐代菩提流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乃就菩萨修行悟入所得之三摩地来说明其修行次第,...简称识处定,即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的禅定,为四空处定之一。...亦名:造经像法意、如来出世有二益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造经像法意者,如来出世有二益:一、为现在生身说法;二...(名数)法华经分括迹门之说法为三周。...【无愿三摩地】 p1074 此菩萨所修。瑜伽四十五卷十七页云:云何菩萨无愿三摩地?谓诸菩萨、卽等随观离言自性所有诸...十重戒中之第九戒。又称瞋不受悔戒、瞋不受谢戒、故瞋戒。即为防止起瞋恚心而不受他人悔谢所设之戒条。梵网经卷下(...Gaosengzhuan 《高僧传》简称《梁传》、《皎传》。梁慧皎撰。14卷(内《序录》1卷)。本书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铁制之钵。钵,梵语 pātra(钵多罗)之略称,乃比丘六物之一,意译作应量器,即应于各自之食量而受施食之器物。依...据善导之观念法门载,凡夫之机性有善性人、恶性人之别,善性人又分五种,即:(一)闻即舍恶行善之善人,(二)舍邪行正...(名数)俱舍论所说。一见现观。正就见谛之法而立者,唯无漏之慧也。是独于诸谛之境现见分明,故名现观。二缘现观。...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夏天正是补肾时!很多人都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到了秋冬之季才可以补肾。其实对身体的调理应该顺应四季变化,多考虑...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所以这种悬记也就是符合着佛陀所说的成住坏空,一切法无常。...佛教常说的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所以,发愿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在每...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当时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那时上海的装修行业正是兴旺之时,...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引了许多年轻的医生前来求教,并且主动要求投靠在他的门下。资...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观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来到这个地方之前,你的本来面目是...问: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等,早晚简课,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还有十方三世常住三...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世所摄,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谛审谛观,...
圆观〔《神僧传》卷第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圆观。不知何许人。居于洛。率性疏简。时与李源为忘形之友。同止慧林寺但日给一器。随众僧饮食而已。如此三年。一日源忽约观游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观欲游长安由斜谷路。李欲自荆入峡。争此二途。半年未决。李曰。吾已不事王侯。行不愿历两京道矣。观曰。行无固必请从子命。遂自荆上峡。行次南浦泊舟。见数妇女条达锦裆负罂而汲观俯首而泣曰。某不欲经此者。恐见此妇人也。李问其故。观曰。其孕妇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已逾三戴尚未解娩。唯以吾未来故。今既见矣。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还者也。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若相顾一笑是识君也。后十二年当中秋月夜。专于钱唐天竺寺外。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李追悔此一行。召孕妇告以其事。妇人喜跃还。顷之李往授符水。观沐浴而化。妇生一子焉。李三日往看。新儿果致一笑。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约。至期到天竺寺。其夜月明忽闻葛洪井耕有牧童歌竹枝者。乘牛扣角。双髻短衣。徐至寺前乃观也。李趋拜曰。观公健否。曰李公真信士。我与君殊途。慎勿相近。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无由序语。望之澘然。观又歌竹枝前去。词切调高。不知所终。
上篇:隐峰〔《神僧传》卷第八〕 | 下篇:智辩〔《神僧传》卷第八〕 |
(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人(一说歙县)。字遁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为扬州八怪之一。幼年丧父,读书...
定寿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
色无边处定
经像流布之意
法华三周
无愿三摩地
瞋心不受悔戒
高僧传
铁钵
五种善性
三现观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夏天的5种补肾食物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发愿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大安法师:只拜西方三圣就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