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唐代僧。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天资颖悟,强识过人。出家受具足戒后,就长安崇福寺之满意学律,尽得相部宗之所传,与...梵名 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凡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乃集解大乘阿毗达磨诸要项而成。...行事钞·诸杂要行篇:“经行五益,堪远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饮、得定久住。”(事钞记卷四○·三四·一一)...(术语)三谛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三昧。此法华三昧之名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三...【无住大涅槃】 p1075 佛地经论五卷三页云:悲智无断所证得故;亦名无住大涅槃界。涅槃卽是真如体上障永灭义。...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举出,修行者修禅定时,有如下三种瞋恚之发相,即:(一)非理瞋相,修行者修禅定时,瞋觉突...略有二种阿罗汉性。一者有为。二者无为。云何有为阿罗汉性?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无学根力。无学尸罗。无学善根。十...坐禅所积功德之五种相。即:(一)息道善根发相,修行者数息观成就,于禅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又分为(1)知息道根本...(名数)唯识论所立。一思现观,思观察诸法而使别生现观智之力强,故与以现观之名。二信现观,于三宝决定之净信,助...【无对色亦非实有】 p1085 成唯识论一卷十四页云:余无对色,是此类故;亦非实有。或无对故;如心心所,定非实色。...(一)专注于一事之谓;特指念佛修行。善导观经疏卷一(大三七·二四九下):“成佛之法,要须万行圆备方乃克成,岂将...(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第九,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答:余门学道...(一)文殊的事迹 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译音,略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彻性原。...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没有口德就看得出来。所以口业很重要,人一辈子缺德事不会天天...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没什么意思。如果阿弥陀佛法的国土在东边,他又会问为什么...问: 《西方合论》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边地疑城,请问师父边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 大...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开始。受持五戒能获大功德,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受佛...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
所谓困境,指的往往不是艰困的情境,而是你的心被情境困住。 三圣禅师问:用网也网不住的金鳞,应该用什么为饵? 雪...
智辩〔《神僧传》卷第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辩(扶件切)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学。遂负箱帙遍历名山。至衡岳寺憩息月余常于寺闲斋。独自寻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乎。沉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辩疑其异。乃自述本缘。因加悔责。又曰。倘蒙贤达指南请受甘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辩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遂问辩。今有几赀粮耶。辩曰。自南徂北。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皆罄竭矣。见受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糜饼油食之物。辩如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垧野之中散掇饼饵。焚香长跪。祝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蝇蠁莫征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辩由是精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授。至二十年却归河北。盛化邺中。听众盈千数人。皆年二十余。其老者无二三人焉。
上篇:圆观〔《神僧传》卷第八〕 | 下篇:素公〔《神僧传》卷第八〕 |
指安置十六罗汉或五百罗汉之堂宇。中国自北宋始,即盛行于禅、天台诸宗。据释氏稽古略卷四载,北宋熙宁十年(1077)...
定宾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经行五益
法华三昧
无住大涅槃
瞋恚三种发相
阿罗汉
五种善根发相
六现观
无对色亦非实有
一行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得生安养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命不好的人,一定没有好口德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大安法师:哪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

人天行果——五戒

印光大师对祭祖焚烧纸钱的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