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谛圆融之妙理,分明现前,障中道之无明止息,谓之法华三昧。此法华三昧之名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十六三昧之异名。法华三昧者,天台之意,三谛圆融为一实,譬之权实不二之花(花实为实,花瓣为权法),摄一切法使归一实相也。嘉祥云于三一自在,长短无碍,谓之法华三昧。慈恩云:达于一乘之理也。文句记二曰:“实道所证一切名法华三昧。”法华文句记十曰:“此十六并法华三昧异名耳,随义说之。”大部辅注十曰:“法华者,慈恩云:达一乘理。今谓三谛圆融名法,譬喻奇特名华。”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于三一自在长短无碍,道法华三昧也。”佛祖统纪慧恩传曰:“将于身倚壁,豁然大悟法华三昧。自是之后,所闻之经,不疑自解。”同智顗传曰:“南岳叹曰:非汝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又欲证得法华三昧别设道场读诵法华之行法,谓之行法华三昧。又曰修法华忏法。智者大师之法华三昧忏仪,荆溪之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各有一卷。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物名)金刚界之白盖,胎藏界之赤盖,皆以白红之罥为所张之天盖也。...(一)凡四卷。北魏慧光撰。与法砺、智首之四分律疏合称三要疏,对法砺、智首之四分律疏言,本书又称略疏。今已散佚不...(术语)高丽国之梵称。见梵语杂名。梵Hinguli。...亦名:牙角针筒戒开缘 子题:眼鎞、镖、锡杖[矛*赞]饰、伞盖子、斗头镖、如意、玦钮、匕、钩衣[金*刮]、眼药錍、揥...【菩萨初中后际世俗智】 p1133 瑜伽六十九卷十七页云:复次诸菩萨初中后际世俗智者:谓从胜解行地、乃至到究竟地、...【触界】 p1449 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触界云何?谓触、为身已正当触,及彼同分。...(一)东晋僧。魏郡长乐(河南安阳)人。生卒年不详。为关中四圣之一。少有出尘之志,十八岁剃发,依僧贤为师,二十岁...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五月,废佛道二教,为培养保存二教根本义之人士,遂置通道观。因二教已遭废毁,乃由还俗僧...(杂语)Śava,新死而尚未坏之尸也。慧琳音义三十五曰:摄嚩者,唐云新死人未坏者也。...(术语)唧 者,秀与就之反切语也。犹言秀者唧 切,就者唧 切,不唧 者,不秀不就之义也,指不秀不成就之钝汉,而云...梵语 mūlajāna。又作根本无分别智、如理智、实智、真智。无分别智之一。相对于后得智。乃诸智之根本,以其能契证...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间就像为旅客开的一个客栈,投宿一夜,第二天必须各奔东西去走...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一僧曰,汝学佛法,独不闻未成佛果,先结人缘,汝虽明佛法,其...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修持门中的第七,净戒门。 一切修行法,清净法,都是以戒律为基础。像我们要...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于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类自初民开始,便有简单的歌唱与舞蹈,因为娱乐是...
问: 请问法师,怎么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宏海法师答: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说怎么拿捏自己的根性,或者是自...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摩诃迦旃延尊者则住在稠林中。当时,摩偷罗国王是西方的王子,他来到摩诃...
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小和尚有三个师兄,师兄们每天都是默默地做事,从来不多说话。小和尚却不同,小和尚总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小和尚扫...
法华三昧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华三周 | 下篇:法华八年 |
(植物)Khara,木名,译曰栌。见大陀罗尼法中一字心咒经。...
白盖
四分律疏
敏俱理
作骨牙角针筒戒开缘
菩萨初中后际世俗智
触界
僧睿
通道观
摄嚩
不唧【口+留】
根本智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

【推荐】佛教戒律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四姓平等,无胜劣差别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