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据三论法相两家之说,则法华为佛七十五岁以后之说法,八十入灭,则为足五年之说法(法华义疏七,法华玄赞九)。然台家谓由七十二岁始说至八十岁为足八年云:是据法界性论十二年说阿含,三十年说大品等,八年说法华之说。法界性论为菩提流支着,今已不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仪式)又曰白椎。凡鸣槌而白事者,皆是白槌也,然禅林独于开堂称为白槌,乃鸣槌一下,息静群喧,方白于众,谓法筵...【所诠】 诠是显的意思,依经文而显其义理,故经文云能诠,义理云所诠。《大乘法苑义林章》一曰:‘所说法者,所诠...(术语)颠倒之妄见,有四种,常乐我净是也。无常为常,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大乘义章五末曰:倒者邪执翻境...亦名:别乞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善见,别乞四句:或四人一时乞,或别别乞各不相知,而同一主一时往受食者,犯。...【灭法】 p1211 瑜伽九十五卷十四页云:卽此一切、由无常灭,或有已灭,或有向灭,或有当灭,总名灭法。...亦名:尼师坛受舍法、受尼师坛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坐具者,此是随坐衣,不得净施,及取薪草盛巨磨。此...亦名:比丘尼受戒法、二部僧受戒法、授比丘尼戒法、受比丘尼戒法 子题:请得戒和尚尼法、安受尼戒者所在、差尼教授...(术语)譬烦恼也。以众生为烦恼,在生死之中流故也。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注曰:生曰:此岸...为吐蕃后期执政之僧官名称。又作钵掣逋。新、旧唐书称之为国政蕃僧、浮图豫国事者。曾任此职而有据可考者有二人:一...多闻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邪正之法,无不闻知,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知烦恼助 谓修菩...为古代印度外道之一派。提婆菩萨所造之外道小乘涅槃论中,将一切外道所主张之涅槃分为二十种,本生安荼论师即其中之...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以前虚云老和尚讲个故事,那是明朝云南的事情。 有一位在家居士,后来他出家了,外号叫「秤锤法师」。他出家的因缘...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而且招致种种业报,沉沦生死海中,轮转六道,欲出无期。而且轮...
过去有位沙门,请一位在家的剃头师为其剃头。剃完头,剃头师恭敬地顶礼沙门,并发愿:愿我来世心地光明、清净皎洁,...1、不贪,不是无为,而是为而不为。 2、看得开,想得通,不贪着,不固执,可谓不贪。 3、不干活,得过且过,不名无...
菩萨坐菩提树下,以慈忍力降伏众魔。时值二月七日入夜以后,菩萨全身放大光明,于甚深禅定之中,思惟真谛之理,于诸...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不虚假的心。这就要告诉我们修习净土法门的人,身口意三业所修的信解和你的行持必须从你的真实心...
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该吃的东西,然后还一句是祸从口出,很多灾祸是由于你讲话不合...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观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有一位年轻人每个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
法华八年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华三昧 | 下篇:法华八轴 |
(术语)Bhagavat,一作婆伽伴、婆誐鍐、婆伽梵、薄伽梵、薄阿梵Bhagavān(体声,一言声,男声),佛地论举自在、...
白槌
所诠
倒见
别众食戒别乞犯相
灭法
坐具受舍法
尼受戒法
中流
钵阐布
多闻十种利益
本生安荼论师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恭敬的剃头师
正如法师:贪心是纷争之源

佛陀菩提树下成道

以这种心来修净土法门,都称为杂毒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