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颠倒之妄见,有四种,常乐我净是也。无常为常,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大乘义章五末曰:“倒者邪执翻境,名之为倒。”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adhivacana-prave?a。为百八三昧之一。又作入名字三昧、等入增语三昧。即能解释诸法名字(名称)之三昧。大智...(名数)于相应所缘二缚之中,更开所缘为四缚,合于相应缚而为五缚。四缚者:一同部同品缚,二同部异品缚,三异部同...禅林用语。为“黑漫漫”之对称。堂堂,谓容貌之盛。即指全体明白显现,从而见其相貌堂皇伟大。又为表示公案现成当体...(流派)谓禅宗也。无门乃佛心之异名。宗镜录五十七曰:楞伽经云:一切诸度门,佛心为第一。又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一)梵名 Ya?a 或 Ya?oda。又作耶输陀、耶输伽。意为名闻、善称。中印度波罗奈国(巴 Vārānasī,现今瓦拉那西)...(一)梵语 prajā,巴利语 paā。音译般若。指推理、判断事理之精神作用。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传说)佛为示三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与迦叶使坐。华手经一曰:尔时长老摩诃迦叶在韦提诃山帝释石室,五百比丘俱止其...(真言)具名千手陀罗尼。一名大悲咒。...【于此世罪深见怖畏】 p0752 瑜伽九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善能造作自他义利。诸所施为,皆以正法,不以非法。于现...楞严经云七常住果:常住者,无生无灭,不迁不变之谓也。果者在修曰因,在证曰果。谓此七种,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也...何故真如名为胜义?最胜圣智所行处故。...净土十疑论...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往生论...
当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要主张做慈善,还说做慈善事业是佛教的正务。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很容易引起社会人士的共鸣...
现代社会的人际网络愈来愈复杂,关系也愈来愈疏离淡泊,于是很多人都想远离尘嚣过隐居生活。但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单...佛经里说:罪苦众生,往往生在边地下贱之所,不得见佛闻法。 在深夜中做课诵时,常常看到一些壁虎们,在泥塑金身的...
慧思大师(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十五岁信仰佛教出家,二十岁受具...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散乱时,佛七的开始,提醒着我们要开始精进,所以不管多累,...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专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不是养懒图安...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戒。戒杀的功德十分广大,而杀生的果报又极为可怖,实为我们学...
倒见
【佛学大辞典】
上篇:倒合 | 下篇:倒我 |
日本古来造念持佛或胎内佛时,所依用之长度名称。又作一搩手半。尘添壒囊钞卷十五载,一磔手半约一尺三寸,或谓一尺...
释名字三昧
五缚
露堂堂
无门宗
耶舍
慧
佛分半座迦叶
千手真言
于此世罪深见怖畏
七常住果
真如名为胜义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推荐】「怨憎会」与「爱别离」
业障可畏,地狱非虚

两世为僧的南岳慧思大师
求不死之火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