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凡二卷。清代周克复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又称观世音持验记、观音持验记、观世音经咒持验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修法)又曰敬爱法。为爱敬神佛之修法也。又使人起爱敬心之修法也。...以真言加持之花,称为真言花。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大一八·六六八下):“以真言花当奉献之,发是愿言:此花清净,生...(仪式)四葬之一。埋藏死者于土中也。行事钞下四曰:土葬埋之岸傍。...【归依法】 p1418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九页云:诸归依法者,何所归依?答:若法、实有,现有,想等想,施设,言说;...(一)殊胜之因缘。从容录第三则东印请祖(大四八·二二九上):“东印土国王请二十七祖般若多罗齐。王问曰:‘何不看...(一)波斯匿王所梦之十事,详见于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一。(一)梦见三釜罗(瓶),两边釜满,中釜空,两边釜沸气相交往,...【唯识真如作意】 p1008 显扬三卷九页云:三唯识真如作意。谓如前说,乃至于染净法所依,思惟诸法唯识之性。既思惟...即时间久远。无限之往昔,称为久远劫。成佛之时于历史可考者,称为近成佛;若从无始以来即已成佛者,则称久远实成佛...(术语)判释释迦一代之教相也。如天台之五时八教,华严之五教是也。大乘之诸宗,各有教相之判释。法华玄义十曰:圣...【善修事业】 p1141 瑜伽四十七卷六页云:云何菩萨善修事业?谓诸菩萨、于六波罗蜜多、决定修作;委悉修作;恒常修...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
我们经常会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地藏经》上面讲修地藏法门,念《地藏菩萨本愿经》有二十八种功德。《药师...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土法门于理极为圆顿究竟,于事极为胜异方便。净业行人以深信切...
问: 请问师父:如何才能打开心量,改掉不孝顺、顶撞父母的恶习?我的心真的很苦! 永真法师答: 第一、忆父母恩,...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却是法身慧命诞生的辉煌时刻,庆快生平,何戚之有?...22日冬至。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按照北方民间的传统,在冬至这天一定要吃饺子。 豆腐素饺馅 主...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
家庭如果要达到和谐,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对方的个性。如果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重新塑造对方,最后必...念佛求生净土,则须具足根本,最关键的三大往生资粮: 一、真信, 真信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几年,没有一句谎言。阿弥...
智顗〔《神僧传》卷第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顗。字德安。姓陈氏。颍川人也。母徐氏。梦香烟五彩萦回在怀。欲拂去之。闻人语曰。宿世因缘寄托生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梦吞白鼠。如是再三。怪而卜之。师曰。白龙之兆也。及诞育之夜室内洞明。信宿之间其光乃止。忽有二僧扣门曰。善哉儿德所重必出家矣。言讫而隐。年十八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而出家焉。一日因说禅门用清心海。语默之际每思林泽乃梦岩崖万重云日半垂。其侧沧海无畔泓澄。在于其下又见一僧。摇手伸臂至于岐麓。挽顗上山。顗以梦中所见通告门人。咸曰。此乃会稽之天台山也。圣贤之所托矣。先有清州僧定光。久居此山。积四十载。定慧兼习。盖神人也。顗未至二年预告山民曰。有大善知识当来相就。宜种豆造酱编蒲为席。更起屋舍用以待之。顗往天台既达彼山。与光相见即陈赏要。光曰。大善知识。忆吾早年山上摇手相唤不乎。顗惊异焉。知通梦之有在也。又闻钟声满谷。众咸怪异。光曰。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顗乃卜居胜地。是光所住之北佛垄山南螺溪之源。处既闲敞易得寻真。地平泉清徘徊止宿。俄见三人皂帻绛衣。执疏请云。可于此行道。顗后于寺北华顶峰。独静头陀。大风拔木雷霆震吼。螭魅千群一形百状。吐火声叫骇畏难陈。乃抑心安忍湛然自失。又患身心烦痛如被火烧。又见亡殁二亲枕头膝上陈苦求哀。顗又依止法忍不动如山。故使强软两缘所感便灭。忽致西域神僧告曰。制敌胜怨乃可为勇。每夏常讲净名。忽见三道宝阶从空而降。有数十梵僧乘阶而下。入堂礼拜。手擎香炉绕顗三匝。久之乃灭。于当阳县玉泉山立精舍。敕给寺额名为一音。其地昔唯荒崄神兽蛇暴。创寺之后快无忧患。是春亢旱。百姓咸谓神怒。顗到泉源帅众转经。便感云兴雨注。虚谣自灭。晋王萧妃疾苦医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致书请命。愿救所疾。顗又率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异鸟飞入斋坛。宛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豕吟之声。众并同瞩。顗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鸟死复苏表盖棺还起。豕幽鸣显示斋福相乘。至于翌日患果遂瘳。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端坐如定而卒于天台山大石像前。春秋六十有七。
上篇:法安〔《神僧传》卷第五〕 | 下篇:智旷〔《神僧传》卷第五〕 |
禅宗公案名。为唐末曹洞宗之乾峰禅师答一僧之问,指示一路涅槃门不须远求,即在眼前之公案。又作乾峰一划。有一僧至...
观音经持验记
爱敬法
真言花
土葬
归依法
胜因
十梦
唯识真如作意
久远
判教
善修事业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不是佛经不灵,而是你理解错了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如何改掉不孝顶撞父母的恶习

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
素饺子做法大全

杨绛的百岁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