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指有见与无见。据法华文句卷四下载,有见为常见,无见为断见,由此二见可产生六十二种错误之见解。此外,若执著有之...(佛名)文殊之本地。...(一)谓道法技术;通于内、外、世、出世之法。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博综道术,贯练群籍。”无量寿经...【善为伴侣】 p1141 集异门论十七卷十二页云:云何名为善为伴侣?答:于断生命,若不与取,若欲邪行,若虚诳语,若...【明增定】 p0806 成唯识论九卷六页云:谓此位中,重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明相转盛...位于须弥山顶善见城外之西南角,为忉利天诸天众之集会所。每逢三斋日,天众集于此堂,详论人、天之善恶,并制服阿修...凡十卷。日本净土宗僧普寂撰。共分七门:(一)明论之缘起,(二)明教起之意,(三)辩论之宗旨,(四)明藏之所摄,(五)明...(Sanchi)梵名 ?ānti。位于中印度波巴勒侯国(Bhopal)贝尔沙(Belsa)附近丘陵地带之佛教圣迹,以阿育王石柱与大...指修行有三种得益:(一)又作种熟脱。乃就所化实益之因果始终而分三类,亦即众生始于心田种下佛种,至最后得解脱,可...【第四静虑无有外灾】 p0969 俱舍论十二巻十八页云:第四静虑、何为外灾?彼无外灾。离内灾故。由此佛说彼名不动。...(术语)极乐之寿命也。无量寿经下曰: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又曰:何不弃众事,各曼强...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们往往宁...罗阅只国有一座高山,山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很多,风景奇美。山下住着几百户人家,全以打猎为业。天亮时,男人就到...
有这么一位佛教僧人:从2009年7月起,他在广州、佛山、顺德、东莞、深圳、梧州、郑州、海口、三亚、福州、厦门、杭...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别人骂他,也不嗔怒;人家赞叹他,也不欢喜,一心一意专持...
以我自己而言, 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运落因果。少年就想住茅篷,放下万缘,偷安度日,结果还是放...学佛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 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缘了。 随缘吧!当我们无可奈何的时候,会这样安慰自己; 随缘...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则决定往生,何藉善友、经教...
要获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获得幸福的素质,可以归纳为五个字,要有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
道育(晋天台山平田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育。新罗国人也。本国姓氏未所详练。自唐景福壬子岁来游于天台。迟回而挂锡于平田寺众堂中。慈爱接物。然终不舍岛夷。言音。恒持一钵受食。食讫略经行。而常坐胁不着席。日中洒扫殿廊料理常住得残羡之食。虽色恶气变收贮于器斋时自食与僧供湢浴煎茶。遇薪木中蠢蠢乃置之远地。护生偏切。所服皆大布纳。其重难荷。每至夏首秋末。日昳乃裸露胸背[月*坒]腨云。饲蚊蚋虻蛭杂色虫。螫啮至于血流于地。如是行之四十余载未尝少废。凡对晤宾客止云伊伊二字。殊不通华语。然其会认人意且无差脱。顶发垂白眉亦尨焉。身出绀赤色舍利。有如珠颗。人或求之随意皆获。至晋天福三年戊戌岁十月十日。终于僧堂中。揣其年八十余耳。寺僧[臼/丌]上山后焚之。灰中得舍利不可胜数。或有得巨骨者。后唐清泰二年曾游石梁。回与育同宿堂内。时春煦亦烧榾柮柴以自熏灼。口中唠唠通夜不辍。或云。凡供养罗汉大斋日育则不食。人或见迎罗汉。时问何不去殿内受供。口云伊伊去。或云饲虫。时见群虎嗅之盘桓而去矣。
上篇:息尘(晋太原永和三学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 下篇:景超(晋江州庐山香积庵)[《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
【无我】 佛教主张无我,明示存在与缘起的关系,认为‘我’是依于一系列的因缘而存在,即所谓‘五蕴和合’而有,但...
有无二见
龙种尊
道术
善为伴侣
明增定
善法堂
俱舍论要解
山琦
三益
第四静虑无有外灾
长生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为什么要戒杀
猎人改业

捐献血小板的德超法师:有什么事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逃不掉的因果
要随缘不要随习气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