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名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下...谓二种非善非恶之无记性。即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一)有覆无记,又作染无记。乃惑障之极微弱者,如第七识俱生起之我...佛说般若经的时期,为天台所立五时之一。...子题:如法治 行事钞·瞻病送终篇:“简人中,四分,若有病者,听和尚、若同和尚,阿阇梨、若同阿阇梨,若弟子,从...(杂语)Ruta,译曰大声。大日经疏一曰:噜多是大声,啰尾多是小声,涅瞿衫者长声,又兼多声。...凡二卷。又作十缘经、严诫宿缘经。后汉康孟详译于兴平元年至建安四年(194~199)间。收于大正藏第四册。内容由孙陀...(杂语)Caitya-Vandana,谓敬拜佛塔也。寄归传二曰:制底畔睇或云制底畔弹那,(中略)畔睇者敬礼也。凡欲出外礼拜...(杂语)面无光泽,手足无汗,是肝之病相,面青皓者,是心之病相,面黑色,是肺之病相,身无气力,是肾之病相,体涩...(术语)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空定也。四禅定者,第一初禅定(新译云初静虑次下同),得生于初禅天之禅定也,此...传说为古代印度修多罗院之石钟。据祖庭事苑卷四载,色如青碧玉,能容十斛。鼻有诸天像,周匝作十方诸佛成道像。每至...【涅槃寂静】 p0932 瑜伽四十六卷四页云:又诸菩萨、观一切行、先因永断,后无余灭;其余毕竟不起不生;说名涅...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随着佛陀教化的弘传,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胜数,僧团份子良莠不齐自是意料中事,要求所有的弟子在短时间都能成圣成贤...
序言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咸修净业,离苦得乐。以净土诸书,文深义奥,不便初机及无...
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然而在没有任何东西阻碍你,你还是修不下去这是自我因你偶然...
第一个方面,人体新陈代谢是凌晨四点钟开始就加速,一直到下午四点钟是最高峰,以后新陈代谢就比较慢了,如果你晚上...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他很欢喜游方参访诸山长老,曾于南泉禅师那儿领悟了禅旨,继而...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为观世音菩萨在因地时他有这部分的功德。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接...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而有人却偏偏喜欢去做,以身殉之,至死不知悔改的,那就是色欲...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千古,为世所叹。 【原文】 如下...
元崇(璇禅师)(唐金陵钟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元崇。俗姓王氏。琅琊临沂人也。晋丕相始兴文献公子荟之后。自南朝沦废世居句容。祖祢已来非贤即哲。崇幼而孤秀嶷若断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洁。风尘不杂立志夷简。时年十五奉道辞家。负笈洞天餐霞卧云。师范陶许精研妙句独证微隐。乃恐至理未融解脱方阻。因归心释典大畅佛乘。三教齐驱遘心世表。于是声振吴越缁素异焉。采访使润州刺史齐平阳公。闻其行业虚伫久之。适会恩制度人。裒充举首。以开元末年因从瓦官寺璇禅师。谘受心要。日夜匪懈无忘请益。璇公乃揣骨千里骏足可知。因授深法。崇灵台虚彻可舍百神。心鉴高悬尘无私隐。既而声价光远物望所知。金陵诸德请移所配栖霞寺。春秋逾纪服勤道务。彝伦有叙时众是瞻。至德初并谢绝人事。杖锡去郡历于上京。遍奉明师栖心闲境。罕交俗流。遂入终南经卫藏至白鹿上蓝田。于辋川得右丞王公维之别业。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静室与崇相遇神交中断。于时天地未泰豺狼构患。朝贤国宝或在薖轴起居。萧舍人昕与右丞诸公。并硕学雄才尊儒重道。偶兹一会抗论弥日。钩深索隐襟期许与。王萧叹曰。佛法有人不宜轻议也矣。及言旋河洛。登陟嵩少怀达磨之旨要。得华严之会归。声价渐高衣冠羡仰。京师名德咸请住持。志在无为翛然不顾。乃放浪人世追踪道流。考盘灵踪。遂东适吴越。天台四明清心养素。数年之后遐想钟山。飞锡旧居考以云房。道俗咸喜玉反山辉。大历五年刺史南阳樊公。雅好禅寂。及属县行春。顺风稽首谘请道要。益加师礼矣。时道俗以为。此寺灵胜游憩者多。监主护持须选名德。佥议无以易禅师者。崇频告辞恳苦。众咸再三。事不获已顺受弥缝其间。总二十年。藉四方之财。因道化之力。栾栌云构丹雘日新。盖存乎无为无所不为者也。功成身退安禅高顶。前后学徒讵可胜计。至大历十二年。示疾言归。不加药饵。八月二日卒于山院。春秋六十有五。临终命门人无令封树。弟子如泉澄添等奉全师教。以其月八日瘗于摄山之阳。依岩为窟累石不磨不砻。遵遗诰也。崇身长六尺。仪表端肃望之俨然。即之生畏。意密情恕心和行高。天姿龙象生此岐嶷。享龄非永惜哉。弟子等共建丰碑以纪化迹。树于寺之门首焉。
上篇:神悟(唐润州石圯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下篇:利涉(唐京兆大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声闻乘法,不出四谛。四谛又名四圣谛、四真谛,为圣者所见之真理也。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谛。谛者真实不虚...
四事
二无记
般若时
瞻病者简人不同
噜多
兴起行经
制底畔睇
五脏病相
八定
龙宫钟
涅槃寂静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佛陀的四种弟子

初机净业指南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浪费在闲扯淡上

从十个方面说明过午不食的利益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