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苦患之所逼恼,故名为苦。谓三界生死之果报,毕竟为苦患而无安乐之性,此理决...即念念无常与相续无常。无常者,变化不止之意。(一)一切有为之法,刹那生灭而不停住,称为念念无常,又作刹那无常。...于各种情况之下,在昼夜二六时中,心心念念了达诸法体空,而不妄想分别执著,常行智慧,这样就叫做般若行。般若就是...子题:见有临终劝念佛及示尊像令瞻敬 行事钞·瞻病送终篇:“应以经卷手执,示其名号;又将佛像,对眼观瞩;恒与善...位于陕西长安城南约三十公里处。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载,唐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术语)如来悲德所垂,五逆十恶犹摄取,是为开门,如来智德所发,制止诸恶,毫无容赦,是为制门。所谓化制二教是也...(杂语)若多惛惛,是肝中无魂,多忘失前后,是心中无神,若多恐怖癫病,是肺中无魄,若悲哭者,是肾中无志,若多回...(名数)四禅四无色之八定各有根本与近分二种,根本定者,如离欲界之修惑,得色界之初禅定,乃至断无所有处地之修惑...指龙颔下之珠璎。根据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五载,昔有螺髻梵志居于恒河边,为龙所阻挠,佛令其乞龙颈下之珠璎,...【涅槃当言非学非无学】 p0932 大毗婆沙论三十三卷一页云:涅槃当言学耶?无学耶?非学非无学耶?答:涅槃应言...【示现】 p0529 此十八变中之示现也。瑜伽三十七卷三页云:示现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如其所乐,示彼一切诸来会...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但其实,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些身体上的先兆,只不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罢了。为了防微杜渐,...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当我们要寻求任何一项答案,相对也必须付出同等...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乐章也。每演戏时,见有孝子悌弟、忠臣义士,激烈悲苦,流离患难。虽妇人牧竖,往往涕泗...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也会有它们不好的一面,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人怎样去对待,...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参访知识。幻人以幻业迁讹至岭海,禅人因得来参。顷辞往普陀...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行学佛必须了解人生是苦,假使没...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诵戒,犯什么罪? 天因法师答: 以汉传佛法来讲,蛋是不清净...
利涉(唐京兆大安国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利涉者。本西域人也。即大梵婆罗门之种姓。夙龄疆志机警溢伦。宗党之中推其达法。欲游震旦结侣东征。至金梭岭遇玄奘三藏。行次相逢礼求奘度。既而群经众论凿窍通幽。特尔远尘归乎正道。非奘难其移转矣奘门贤哲辐凑。涉季孟于光宝之间。其为人也犹帛高座之放旷。中宗最加钦重。朝廷卿相感义与游。开元中于安国寺讲华严经。四众赴堂。迟则无容膝之位矣。檀施繁炽利动人心。有颖阳人韦玎。垂拱中中第。调选河中府文学。迁大理评事秘校。见涉讲筵币帛堆积。就乞选粮所获未厌。表请释道二教定其胜负。言释道蠹政可除玄宗诏三教各选一百人。都集内殿。韦玎先陟高座。挫叶静能及空门思明。例皆辞屈。涉次登座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韦往返百数千言。条绪交乱相次抗之。棼丝自理正直有归。涉重问韦曰。子先登席可非主耶。未审主人何姓。玎曰。姓韦。涉将韦字为韵揭调长吟。偈词曰。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为。无韦始得三数载。不知此复是何韦。涉之吟作百官悚然。帝果忆何韦之事。凛然变色曰。玎是庶人宗族敢尔轻懱朕玄元祖教。及凌[车*閵]释门。玎下殿俯伏待罪。叩头言。臣非庶人之属。涉贵其钳利口以解疏狂。奏曰。玎是关外之人。非玄贞之族类。敕贬象州百姓。赐涉钱绢助造明教寺。加号明教焉。二教重熙涉之力也。因着立法幢论一卷。公卿间有言曰。涉公是韦掾之膏盲也。涉曰。此举也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自此京城无不改观。言谈讲者以涉为最焉。晚节遭其谴谪汉东。寻属宽宥移徙南阳龙兴寺。时惠忠国师知重涉名。聊款关相谒曰。纳衣小僧向前某被门徒朝要连坐于此。适观师当有贵气。可作高道国德。勿同吾也。乃开箧提衣物令忠师曳娄。由此襄邓之人皆惊涉如此悬记。忠师道声又光阐焉。盖涉望重之故也。上元二年诏忠师入供养。肃宗时入宫起居。太上皇乃引忠见上皇曰。此人何如利涉。则知涉才业优长帝王器重。复多著述。大历中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撰涉传成一十卷。足知言行之多也矣。
上篇:元崇(璇禅师)(唐金陵钟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下篇:神邕(唐越州焦山大历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
谓修行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心中没有丝毫贪嗔痴的邪念,只是一心正念菩提,这种正念乃是由长时期的修行而得来的。...
苦谛
二无常
般若行
瞻病须示经像令瞻敬
兴教寺
制门
六神病相
八定根本
龙珠
涅槃当言非学非无学
示现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疾病在身体上的先兆

苦也有五种功德

陶石梁禁演淫戏文
危险来源于自身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知苦才能离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