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各种情况之下,在昼夜二六时中,心心念念了达诸法体空,而不妄想分别执著,常行智慧,这样就叫做“般若行”。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萨婆多】 此云一切有,此部计三世有实,三性悉得受戒。大集云:而复读诵书写外典,受有三世,及以内外。破坏...(名数)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谓有一类。好近恶友。言恶友者。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捕鱼。猎兽劫盗。魁脍典狱。缚龙煮狗。及罝弶等。是名恶友。...愿求欲望。又作欲乐。其义有二:(一)指闻法修行方面之乐欲,即于一切智及诸法藏,生志求不怠、欲乐无厌之心。法华经...谓僧尼登临戒坛,举行授戒之仪式。此等登坛授戒之僧尼,即称为临坛大德。临坛大德之设置始于唐永泰元年(765),代...凡六卷。明朝周应宾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普陀山原名小白华,位于浙江定海东南海中。孤山水际,风景幽殊...宿世之根性。今则泛指修行之根机。(参阅“宿世”4509) p4510...全一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以三论宗义为主而解说涅槃经之大纲,全书分六门:(一)大意,(二...(术语)虚妄不实之业因也。圆觉经曰:有妄业故有流转。...(人名)聚落主名。译曰求得。南山戒疏二上曰:须提那者,多云聚落主名也。此云求得。其子耶舍,此翻为明,如僧祇释...【故思业】 p0881 瑜伽九卷六页云:故思业者:谓故思已;若作业,若增长业。...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恐惧感的来源 人往往因为没有清楚认识自己而不能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智慧、优缺点了解不够充分,经常不是自己...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化城耳。 在《阿含经》的三乘人...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你没有修行也就罢了,你说佛陀加持你,可以!这个我们...
末学生于一九五四年四月八日,法名演兵,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当时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一直在家务农。现有一儿...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世间就是我们住的那个世界,出世间就是到另外什么地方去,这是...
念佛免灾减灾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引人迁善远罪,迈向光明; 恶习,令人沉迷不觉,堕入暗冥。 一...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满,出家求出生死。也就是说,他们也知道生死的痛苦,他们的生...
般若行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般若时 | 下篇:般若经十喻 |
即留多寿行、舍多寿行之合称。谓佛陀与俱解脱之第四静虑阿罗汉皆能将己所受之寿命或留或舍。所谓多,即显示所留所舍...
萨婆多
二空
乐恶友
乐欲
临坛
重修普陀山志
宿根
涅槃经游意
妄业
须提那
故思业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推荐】减少压力的办法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深入佛法舍假修真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妙法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