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指如来所安住之真如法界。[成唯识论卷九] (二)指大乘菩萨修行过程中,已过凡夫地而进入菩萨位以后之阶段。菩...指龙颔下之珠璎。根据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五载,昔有螺髻梵志居于恒河边,为龙所阻挠,佛令其乞龙颈下之珠璎,...(术语)还者还归之意。与所谓已来同。例如三千年已还,则谓自三千年之过去至于今日之间,等觉已还云者,则自等觉至...(术语)缘色声等之六尘也。楞严经二曰: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长水之义疏曰: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佛典中对于“数量极少”之譬喻。又作甲上土、甲头土。即以爪上之土比喻众生舍三恶身,得受人身,且能修习正道得解脱...【加行障】 p0525 瑜伽二十五卷十一页云:云何加行障?谓若此障,会遇现前;于诸善品所有加行,皆无堪能,亦无势力...(名数)菩萨于十种法常自观察,谓之十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也。二受念处,对于六根六尘有所领纳,谓之受,受念...(术语)化俗者,教化世间之人。以此为缘而使之入于佛法也。...(修法)为求菩提讲说法华之法会也。...【住持】 p0659 瑜伽十三卷二十页云:云何住持?谓四食。一、段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截白纸作成柳之枝叶状。于葬仪之际,唱念佛名,并将此物投于棺上,以表与死者惜别之意。系源于我国送别远行之友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止观。整个通教最核心的思想就在这个地方安心如空。我们净土...(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教史、教义、教规、教团,但它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它的最...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 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由于我们个人的业...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问: 常见一些出家师在荐亡助念往生过程中,以超度仪式做,而不是在规定时间内一句佛号念到底,而中间夹杂其他。如...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主动。请问师父,如何提升对思和修的兴...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 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穿戴完毕后,向自己...佛家说:众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缘所致。如何面对自我人生?端视自己的一念心。 每天都在真诚...
涅槃寂静
【法相辞典】
【涅槃寂静】 p0932 瑜伽四十六卷四页云:又诸菩萨、观一切行、先因永断,后无余灭;其余毕竟不起不生;说名涅槃。当知涅槃、其体寂静。一切众苦、毕竟息故。一切烦恼、究竟灭故。如彼卷四页至六页广作喩释。
上篇:涅槃及灭 | 下篇:涅槃当言非学非无学 |
密教为调伏而修六字经法时,捻合十四条白丝,并诵真言,祈愿将怨敌、恶病等结缚之而不令生起的一种咒法。祈愿成就后...
如来家
龙珠
已还
缘尘
爪上土
加行障
十念处
化俗结缘
菩提讲
住持
雪柳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佛教的特色与教育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推荐】四个老婆
佛号助念过程中,可以夹杂其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