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菩萨于十种法常自观察,谓之十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也。二受念处,对于六根六尘有所领纳,谓之受,受念处者,为观受悉是苦也。三心念处,观心为一切善恶之本,能爱护之,能调伏之也。四法念处,法为意根所起之法,于贪瞋等之恶法断除之,于慈悲等之善法爱乐之也。五境界念处,于诸可意不可意之境界观察其虚伪之相不生贪恚也。六阿兰若念处,阿兰若译曰闲静处,又作无诤处,为比丘之住处,菩萨住阿兰若念欲修如理之寂静行诤行也。七都邑聚落念处,若入都邑聚落,念欲远离博奕酒肆歌舞等一切之非行也。八名闻利养念处,于名闻利养之处观其假相,一念不起执着之心也。九如来学门念处,念如来所学之法门常勤修之也。十断诸烦恼念处,念欲修习正智,断一切之烦恼也。见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十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如来有二种甚希奇法】 p0582 瑜伽八十八卷十二页云:复次诸佛如来、略有二种甚希奇法。谓未信者、令信;已信...禅林用语。又作挂唇齿。原谓唇夹于齿间,则不能吞物;禅林中用以比喻若拘泥于他人之言语,则不能理解其真意。从容录...(术语)Bhikṣu,又云煏刍。同于旧译之比丘。译曰乞士,除士,除馑男,熏士,道士等。出家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一)为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之子。据法华经化城喻品载,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长子名智积,于东方世界成佛...【宿生亲善想】 p1022 瑜伽四十二卷六页云: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宿生亲善之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非易...【富单那】 此云臭饿鬼,主热病鬼也,亦名富多罗。...【喜足少欲】 p1165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二页云:言喜足者,无不喜足。少欲者:无大欲。所无二种,差别云何?对法诸师...(经名)高王观世音经之异名。续高僧传第三十九、法苑珠林第二十五有救生观音经,又曰高王观音经。佛祖统纪有十句观...(术语)三余之一。二乘之人,既脱界内之生死,犹余界外之生死也。三藏法数十一曰:二乘之人,已出三界分段生死,尚...二种解脱法之一。断除惑业,称为子断;断离生死束縳之苦果,即称为果断。有余涅槃之阿罗汉断除子缚而未断除果缚。北...(地名)又作毗兰,国名。佛于此国受毗兰若婆罗门之请。三月安居。但食马麦。即如来九恼之一也。大宝积经二十八曰:...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我学佛20多年了,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全身心地学习佛法,之前也有一个不断接触的过程。1989年的秋天,一...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
众生各有宿世因缘,所以根器各有不同。 上根之辈,深明生死事大,不愿沉沦轮回,于是发心修行,积功累德,自化化他...
忏者忏前愆,悔者悔后过,忏无始至今所造罪业,期仗佛威神加被,能够消除,悔后过,忏悔之后,不敢再作。忏悔最重要...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治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问心在那里?现在请问心在...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妨碍修行,儿孙之爱更是难舍,请法师慈悲开示,如何防治爱欲? 大安法师答: 是啊,我们...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 名之为...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佛陀时代,有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不但为人非常悭贪,更不...
十念处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念处 | 下篇:念经 |
(杂名)大量满腹之食也。十六斛者斗量也。焰魔供次第曰:某甲等谨以香洁饮食及钱财币帛等先奉献十方诸佛百千俱胝百...
如来有二种甚希奇法
挂唇齿
苾刍
智积
宿生亲善想
富单那
喜足少欲
救苦观音经
苦余
果断
毗兰多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明影法师的的学修经历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地藏经》利益篇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国师与皇帝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