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二十二卷十二页云:言喜足者,无不喜足。少欲者:无大欲。所无二种,差别云何?对法诸师、咸作是说:于已得妙衣服等,更多求;名不喜足。于未得妙衣等,多希求;名大欲。岂不更求、亦缘未得,此二差别、便应不成?是故此中、应作是说:于所已得,不妙不多,怅望不欢;名不喜足。于所未得衣服等事,求妙求多;名为大欲。喜足、少欲、能治此故;与此相违,应知差别。喜足少欲、通三界无漏。所治二种,唯欲界所系。喜足少欲,体是无贪。所治二种、欲贪为性。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瑜伽为相应之义,三密之行业,相应而契于理,谓为瑜伽。此行为无上之佛乘,故曰上乘。真言教之美称也。...【安陀会】 或安怛罗婆沙,此云中宿衣,谓近身住也。南山云:五条名下衣,从用云院内行道杂作衣。若受,应加法...亦名:盗僧物结罪 子题:僧物有四种、常住常住僧物、十方常住僧物、现前现前僧物、十方现前僧物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又名四重罪、四弃、四波罗夷罪等,即犯淫戒、犯盗戒、犯杀人戒、犯大妄语戒。...(术语)对于大乘行法而谓小乘行法之言。【又】小便之异名。释氏要览下曰:小行,往小便,律言小行。...智解如目,修行如足。意谓修行一定要解行并重。...【五事四句等分别】 p0283 瑜伽七十三卷一页云:问:诸相、是名耶?设名;是相耶?答:诸名、皆是相。有相、而非名...【起五盖时忍受不舍戒】 p0937 瑜伽四十一卷十一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贪欲盖,忍受不舍;是名...(本生)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于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隐藏自己身形之法,即隐身术。据龙树菩萨传载,龙树未出家前,曾学隐身法,入国王之后宫侵凌侍女;其法系以七十种药...【唯识三系】 唯识三系,指地论师、摄论师、唯识宗三个不同的宗派。印度瑜伽行学派传入中国,最早翻译该学派经典,...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问: 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业。请问这...
赵阅道居士 赵阅道居士是北宋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大居士,宋仁宗时候他做御史,为人公正无私,因此,被称为铁面御史。...
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法: 极乐世界听闻佛法是─随其志愿,自然得闻。他不一定要到...
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弥陀的光明,所以无碍里面却有碍了。这个有碍是来自于我们众生这边:由于我们业障深...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佛陀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把这分清净光明的智慧传授给我们,我们从佛的口中接受了法而后身体力行,我们的慧命是...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死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安住在清净的光明的本体,而安住在...
喜足少欲
【法相辞典】
【喜足少欲】 p1165
上篇:发一心发一语 | 下篇:喜谈世事虚度时日戒 |
(名数)九十六种之外道也。三论玄义曰:九十六术,栖火宅为净道,五百异部,萦(网为泥洹。)...
瑜伽上乘
安陀会
大盗戒盗僧物结罪
四重禁
小行
智目行足
五事四句等分别
起五盖时忍受不舍戒
雪山大士
隐形法
唯识三系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你找到适合改过行善的方法没

从极乐归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的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四千亿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