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解如目,修行如足。意谓修行一定要解行并重。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譬喻)妙法之德譬如宝也。...指折破摧伏恶人与摄取纳受善人。又作摄折二门。略称折摄。此乃为令圣法久住,利益众生而设。遇刚强者,则以智慧门配...【见微细罪生大怖畏】 p0645 杂集论八卷八页云:云何见微细罪生大怖畏?勇猛恭敬所学尸罗故。于遮罪中,勇猛恭...唯识宗说万法唯识所变,其能变识有三种,以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前六识为第三能变。...(杂语)佛像与经典。顺权方便经下曰:所在土地,逮得听服如是像经。...(职位)选首座中有名誉德行者为名德首座,其事最重见象器笺六。...【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p1098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问:若无常苦;皆空无我耶?设空无我;皆无常苦耶?答:...【永变吐】 p0495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三页云:永变吐者:随眠断故。...(杂语)释迦现保八十寿之老比丘相,故云迦老。...1、七善根中忍法之位。 2、总称证悟真理之位。忍即安忍,心安住于道理而不动摇的意思。...即以一切穷苦困厄人为田,施与之能生福。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所说三福田之一。所谓福田,指如田园能生长万物,...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希望能鼓励自己不断的努力。可是,看多了以后,反而觉得压力沉...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尽的烦恼业障,那人到底最容易贪求什么呢?即是五欲、财、色、...
大庄严经论说:有一次,佛和阿难在舍卫国的旷野中行走,看见有一堆金子埋藏着。佛对阿难说:这是大毒蛇。阿难对佛说...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观念。 当我们的心迷了的时...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 仙叹后来信了佛教,心想:世上的一切...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
去年元旦时,东林寺助念了一位九江的龚老居士往生,非常殊胜。 那时我们正在打冬季佛七,龚老居士是一位罹患胃癌、...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因而佛法成为究竟法门。 一个人如果心存慈善,在外相才露慈悲...
智目行足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智慧观照 | 下篇:游戏三昧 |
【十一地】 p0104 入阿毗达磨论下二页云:地有十一。谓欲界,未至,静虑中间,四静虑,四无色,为十一地。欲界,有...
雨宝
折伏摄受
见微细罪生大怖畏
初能变
像经
名德首座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永变吐
迦老
忍位
贫穷福田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用平常心来看待

世人因财产遭殃的真是很多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善心的仙叹

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

龚老居士往生的殊胜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