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二门之一。为“智慧门”之对称。指六度中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若入于福德门,则一切罪业皆能除,...【声闻独觉犹有烦恼余习】 p1395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一页云:非如独觉,及诸声闻,虽断烦恼;而有余习。贪爱习者:如...亦名:九种治法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言七法者:一、谓诃责,二、谓摈出,三、者依止,四、者遮不至白衣家,五、...子题:二部互正当部互正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二部互正,亦有四种法。(一、二部互)四分十诵,若施比丘僧,乃至...(杂语)Vijāna,又云毗若南。译曰识。了别之义也。毗婆沙论七曰:毗阇那,秦言识。瑜伽伦记一上曰:毗若南,此云...增上缘之一。为“无力不障”之对称。谓付予助力,使之增强,以补其力之不足,使无障碍。 p5904...(界名)刀剑之山,地狱之难处也。千手经曰: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往生要集上本曰:牙如剑,齿如刀山。...【一切不现尽灭所作变异】 p0018 瑜伽三十四卷七页云:云何观察内事一切不现尽灭所作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术语)中道之理,原离言说,然欲说之,必用言语。言语所显之中道,谓之言诠中道,与离言中道相区别。...(譬喻)觉悟之内,不入一切众惑,故譬以城。圆觉经曰: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中略)爱憎生于心,...愿波罗蜜,梵名 Pranidhānapāramitā,音译波罗尼陀那波罗蜜多,意为誓愿到彼岸。十波罗蜜菩萨之一。居密教现图胎...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
在《高僧传》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的。这个僧藏法师出家以后,白天修福,晚上念佛。他的修行就是两个重点,修福...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才见本地风光绝佳。 2。玩得转,脱得开,世出世间大智慧;拿得...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到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一日,佛于早晨天亮之时,着衣持钵...
看周围的环境,邪淫的事件多,而显著的报应却似乎看不到,特别是那些大富豪、显赫家族的人,玩美女是一个接一个,却...
人们求财富,大都会去拜财神爷。那么,财神爷是何圣何护法神。在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中,都推崇财神护法是毗沙门天王...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喜行十善者,赞叹十善法,共成四十种善。 愚者只知自作,缺同...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的凡夫,所以既不相信自已也不相信他人。如能相信佛法,便能化...
丹甫(唐越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丹甫者。不知何许人也。性多警达。言必刚直。讲授唯勤执持雅正。会稽风土律范渊府也。甫之唱导从之者。若玄金之就礠石焉。本习业于亘文律师法集。文即省躬之游夏也。甫即躬之嗣孙。顺正命章斡通秘赜。越自昙一玄俨之后。罕能追蹑。甫之声尘迈于前烈。然尔时允文匠手相部风行。甫介于大律之间行事之时。草从风偃焉。咸通末出门生智章等传讲。今亦法嗣存焉。或闻着手记。寻且未获。吁惜哉。
上篇:常达(唐吴郡破山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下篇:法相(唐吴郡嘉禾灵光寺)[《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
(术语)永久之长时也。劫者梵语算世界成坏相之名也。无量寿经上曰:兆载永劫。...
福德门
声闻独觉犹有烦恼余习
治法九种
檀越施二部互正
毗阇那
与力不障
刀山
一切不现尽灭所作变异
言诠中道
觉城
愿波罗蜜菩萨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临终的往生,取决于心中的爱取
禅话禅理30则

何谓「四大皆空」

负债为牛之宿缘

邪淫的人就算有好命也没用

佛门里的财神爷
